1 / 25
文档名称:

关于二年级教学计划集合9篇.docx

格式:docx   大小:50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二年级教学计划集合9篇.docx

上传人:住在山区的Jack 2022/4/9 文件大小:5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二年级教学计划集合9篇.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二年级教学计划集合9篇
关于二年级教学计划集合9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此时此刻我们需要开始制定一个计划。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教括和归类。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年龄认知特点,激发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2、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美感。
  3、用自然自的声音,自信的有表情的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演和即兴编创活动。
  4、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友爱精神,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继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歌唱知识,训练学生的音准节奏。
  2、学生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形象。
  3、学习乐理知识,能初步理解乐曲。
  难点:
  1、重视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针对单元主题,关注音乐,关注学生所需,有机渗透思想教育。
  2、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
  3、使学生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2个班级的音乐教学,对学生的基本情况比较了解,本学期,根据学生年龄年龄特点,活泼好动,重点发展舞蹈、律动音乐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2、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及时写反思。
  3、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4、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6、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二年级教学计划 篇3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激烈,对人的自身素质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数学,还要学好人、自然、社会知识。人、自然、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地方课程。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上好人、自然、社会课,特拟定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人、自然、社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有安全教育、公民道德规范、法律常识、人口与青春期教育、浙江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和学习积极性。重视实践活动,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将查找资料、实地调查、参观访问、出黑板报、组织辩论赛,课本剧表演、实地体验等活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优化教学效果。与学校的班队活动、户外活动紧密结合、与地图、电影、电视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地整合,拓展地方课程的时空领域。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二、基本情况:
  二年级大部分学生通过人自然社会课学习,已得到了一些知识,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他们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喜欢人、自然、社会这门课,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大部分同学上课都争着发言,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体验等因素用于学习。
  但有少数几位同学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口头表达能力较差,对人、自然、社会这门课不够重视。
  三、教学目标:
  本学期对学生进行细致耐心地说服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觉得人自然社会在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为了今后的学习生活,我们必须学好人自然社会。通过教学,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他们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本,弄清课本上的重难点。能透彻地了解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从纵向、横向看透教材。活用教材,能灵活、合理、科学地使用好每个板快,注重早渗透,不断积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好教材。
  2、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学习新课改。
  3、教师认真备课,找准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认真研究每堂课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4、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不能千篇一律。
  5、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认真进行教研教改,搞好校本教研。
  6、教师不断加强学和业务能力,更新观念。
  7、培养学生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