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兰亭集序》教案
主备 高红娟 审核 高一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的
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找内容要点    
如:时间:“永和……癸丑……暮春……”     地点:“……兰亭……”
人物:“群贤……少长……”             环境:“此地有……,又有
5
……"
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         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受:“……信可乐也”
2.摘录本段写景句,体会作者写景状物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      
学生明确: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3.课堂练习:模拟想象你便是其中一文士,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将景物和你的感受诉诸笔端。
老师点拨:本段中作者无论“摹”山范水,还是“描”竹画树,都极其简约。想那阳春三月的江南该是鲜花吐芳,、水、林、竹、天。写山岭,从高耸、横亘状其势;写竹林,从茂密、参天绘其形;写溪水,着眼于水清流急,回环相映之态;写晴天,写煦风,仿佛景物皆着感情色彩。如此美景,在良辰、乐事的气氛中,给人带来的是愉悦,是欢欣,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春天气息和游人如织的快乐场面。 (精品文档请下载)
4.提示学生朗读时注意语调要清新明快,充满欢欣,。
5.学生讨论、交流       
(1)有人将本段之“乐”总结为“五乐”,你能找出来并加以总结说明吗?
7
(作者根据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信可乐也”在第1部分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
在这一段中作者描绘了这次聚会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是一乐;而聚会是在“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谓良辰,是为二乐;聚会之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可谓景美,是为三乐;宴会之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可谓情真,是为四乐;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谓极视听之娱,是为五乐。作者感到人贤、辰良、景美、情真、赏心五事齐臻,所以认为这次聚会,“信可乐也”。“信可乐也”一句是对聚会情景的总结,突出了情感的主旋律——“乐”。  (精品文档请下载)
(2)本段末句“信可乐也”能否改成“信可乐矣”?请阐述理由。
明确:
“信可乐也”不可改为“信可乐矣"。因为用“也"语气平缓,笔势沉稳;而用“矣"语气激越,笔端情感外露。仔细揣摩第1段中描绘景物只在山、水、林、竹,而舍鲜花吐芳;就是写林写竹,只言“茂”“修”,而弃其绿、碧、翠,竭力营造素净、雅致的风格。兰亭集会本是赏心乐事,但作者内心的喜悦之情并不过分显露,这是他气节高爽、性格沉稳的表现. (精品文档请下载)
(3)讨论:这段话语言有什么特点?  
老师明确:记叙性文字言简意赅,如开头总叙,只25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表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写景的文字精练优美,朴素清新.
7
  (精品文档请下载)
七、课堂训练
尝试着背诵第1、2自然段 .
八、课堂小结
暮春三月,莺飞草长,天气晴朗,春风温暖,不可不谓之“良时”;会稽山阴,清幽兰亭,茂林修竹,山环水绕,不可不谓之“美景”;时贤名流,志趣相投,不可不谓之“贤人”;曲水流觞,饮酒赋诗,不可不谓之“雅事”;仰观俯察,游目骋怀,不可不谓之“乐心":这实在是人生之乐的极致。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这种美妙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美谈佳话。千年以降,我们仍然能感受到这些文人儒雅的风度和诗意人生。 (精品文档请下载)
九、预习作业
1.预习第3、4自然段,想一想作者为何而“痛"?又为何而“悲”?
2.如何理解“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研习3、4自然段,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整理本课文言知识。
教学过程
一、 复习稳固
检测1、2自然段的文言知识(略).
二、研习第3自然段
9
1.全班齐读第3自然段,理清文章思路
提问一:请合上课本串讲本段大意 。
提问二:这段话作者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讨论的?
明确:乐忧生死等人生重大问题 .
提问三:作者为何而痛?
一痛惜情随事迁,美妙消逝;二痛生命有限,终期于尽。
2.诵读提示:作者以沉着沉稳的气势稍稍收拢,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