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汽车的特征参数、性能指标与行驶原理
3.尺寸参数
(2)车宽
车宽是指汽车宽度方向两极端点间的距离。
车宽主要影响乘坐空间和灵活性。对于乘用车,如果要求横向布置的三个座位都有宽阔的乘坐感(主要是足够的肩宽),那么车宽一般都要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性能。
从获得尽可能高的平均行驶速度的观点出发,汽车动力性主要用以下三方面的指标来评定:
(1)汽车的最高车速。最高车速是指在水平良好的路面(混凝土或沥青)上汽车能达到的最高行驶车速。
1.动力性
(2)汽车的加速时间。
加速时间表示汽车的加速能力,它对平均行驶车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轿车,对加速时间更为重视。常用原地起步加速时间和超车加速时间来表明汽车的加速能力。
原地起步加速时间是指汽车由1挡或2挡起步,并以最大的加速度(包括选择恰当的换挡时机)逐步换至最高挡后达到某一预定的距离或车速所需的时间。常用0~400m或0~100km/h的时间(秒)来表示汽车原地起步加速能力。
超车加速时间是指用最高挡或次高挡由某一较低车速全力加速至某一高速所需的时间。因为超车时汽车与被超车并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超车加速能力强,并行距离短,行驶就安全。对超车加速能力还没有统一的规定,采用较多的是用最高挡或次高挡由30km/h或40km/h全力加速行驶至某一高速如80km/h或100km/h所需的时间。
1.动力性
(3)汽车能爬上的最大坡度。
汽车的上坡能力用满载(或某一载质量)时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的最大爬坡度表示。显然,最大爬坡度是指1挡最大爬坡度。
轿车最高车速大,加速时间短,经常在较好的路面行驶,因此一般不强调它的爬坡能力。不过,由于轿车的1挡加速能力大,因此其爬坡能力也强。
货车在各种道路上行驶,所以必须具备足够的爬坡能力,一般在30%°左右。
越野汽车要在坏路或无路条件下行驶,因而爬坡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它的最大爬坡度可达60%即31°左右。
2.燃油经济性
在保证动力性的条件下,汽车以尽可能少的燃油消耗量经济行驶的能力,称作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常用一定运行工况下汽车行驶百公里的燃油消耗量或一定燃油量汽车行驶的里程来衡量。在中国及欧洲,燃油经济性指标单位为L/100km,即行驶100km所消耗的燃油体积数,该数值越大,汽车燃油经济性越差。美国为MPG(mile/gal),这个数值越大,汽车燃油经济性越好。
等速行驶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是常用的一种评价指标,指汽车在一定载荷(中国标准规定轿车为半载、货车为满载)下,以最高挡在水平良好路面上等速行驶100km的燃油消耗量。常测出每隔10km/h或20km/h速度间隔的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然后在图上连成曲线,称为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曲线。
2.燃油经济性
等速行驶工况并没有全面反映汽车的实际运行情况,特别是在市区行驶中频繁出现的加速、减速、怠速以及停车等行驶工况。因此,在对实际行驶车辆进行跟踪测试统计的基础上,各国都制定了一些典型的循环行驶试验工况来模拟实际汽车运行状况,并以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或MPG)来评定相应行驶工况的燃油经济性。
欧洲经济委员会(ECE)规定,要测量车速为90km/h和120km/h的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和按ECE-,并各取1/3相加作为混合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来评定汽车燃油经济性。美国环保局(EPA)规定,要测量城市循环工况(UDDS)及公路循环工况(HWFET)的燃油经济性,并计算综合燃油经济性(单位:mile/gal)。
3.制动性
汽车行驶时能在短距离内停车且维持行驶方向的稳定性,在下长坡时能维持一定车速的能力,以及在一定坡道上能长时间停车不动的驻车性能,称为汽车的制动性。
汽车的制动性主要由下列三方面来评价:
(1)制动效能。指在良好路面上,汽车以一定初速制动到停车的制动距离或制动时汽车的减速度,它是制动性能最基本的评价指标。
(2)制动效能的恒定性。即抗热衰退性能,指汽车高速行驶或下长坡连续制动时制动效能保持的程度。
(3)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即制动时汽车不发生跑偏、侧滑以及失去转向能力的性能,常用制动时汽车按给定路径行驶的能力来评价。
3.制动性
世界各国对汽车的制动性能的要求有所不同。
中国对轿车的制动性能要求是,在干燥的水泥路面上,汽车满载以80km/h的初速制动,制动距离≤,。
美国的要求是,,制动距离≤,。
4.操纵稳定性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指在驾驶者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