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中考语文古诗文知识复习:九年级上册.doc

格式:doc   大小:7,600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考语文古诗文知识复习:九年级上册.doc

上传人:逍遥小书生 2022/4/10 文件大小:7.42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考语文古诗文知识复习:九年级上册.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第 5 页
楚兴,陈胜王”。
(陈胜)又暗地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晚上用笼罩火,(学)狐狸的叫声喊道:“强大的楚国复兴,陈胜为王。实有什么用意? 两方面:一是对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厉害程度加以渲染说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训,不要轻举妄动,自寻死路。
⒌本文最后一段描写秦王的神态的变化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从侧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⒍文末说秦王“色挠”,“长跪而谢”,并且请唐雎“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吗?为什么? 这是秦王的权宜之计,表现出他的奸诈狡猾。他请雎“坐”,是坐下来谈,不是放弃吞并。文中所说,也只是恭维唐雎的话,从当时秦在军事的占压倒优势及秦王的性格来看,秦王是不会就此善罢甘休的。
第23课 隆中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乐yuè毅 徐庶shù 诣yì 因屏bǐng人
猖蹶jué 沔miǎn 吴会kuài 殆dài
第 11 页
存恤xù 胄zhòu 箪dān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谓为信然 谓:说。信然:确实这样。
(2) 将军宜枉驾顾之 枉驾:屈尊。
顾:拜访。
(3) 由是先主遂诣亮 诣:拜访。
(4) 度德量力 度:估计。
(5) 君谓计将安出 计:计策。 出:产生。
(6) 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挟持、控制。
(7) 将军既帝室之胄 胄:后代。
(8) 将军岂有意乎? 岂:是否。
⑼亮躬耕于陇亩 躬:亲自
⑽好为《梁父吟》 好:喜欢
⑾莫之许:就是莫许之。许:承认、同意
⑿先主器之 哭:器重,重视。
⒀谓先主曰 谓:对……说,告诉
⒁此人可就见 就:接近、趋向
⒂不可屈致 委屈(他),召(他上门)来。
致:招致,引来。
⒃凡三往 凡:总共
⒄因屏人曰 因:于是、就此;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第 11 页
⒅汉室倾颓 倾颓:崩溃、衰败。
⒆遂用猖蹶 遂:就。用:因此。
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
⒇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非惟:不仅。
抑:而且。
(21)此诚不可与争锋 诚:确实。
争锋:争强,争胜。
(22)利尽南海 利:物资;尽:全部取得(23)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殆:大概。
资:资助、给予。(2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殷:兴旺富裕;
存恤:爱抚、爱惜(25)总揽英雄 总揽:广泛地罗致。
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
(26)保其岩阻 岩阻:险阻,指地势险要的地方。
(27)将军身率益州之众 身:亲自
(28)秦川 川:平野。
(29)百姓孰敢箪食壶浆 孰:谁;
箪:用箪盛饭,壶:用壶盛浆
(30)以迎将军 以:来
(31)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一天天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 解释为伸张
(2) 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解释为表示时间的界限
第 12 页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2)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时人莫之许也。
当时的人都不认同这种说法。
(2)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上百万的人马,挟制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可和他争胜。
(3)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老百姓谁敢不备酒备饭来迎接将军呢?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字承祚,是晋朝的史学家。所著《三国志》65卷,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四、补充:
⒈文中提到的诸葛亮有何特点? 智识卓绝、才华横溢、抱负非凡,料事如神,关心国家大事,有卓越的的政治和军事才能
第 14 页
⒉文中提到的刘备有何特点? 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虚心诚恳
⒊诸葛亮为齐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⒋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⒌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卧龙”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超人才智,再一次表明他是一个隐居山野的非凡人物。在徐庶看来,“枉驾”才是得“宜”,“俱来”便为“屈致”,这就更突出了诸葛亮的才能。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