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跨文化学习在德语课堂的应用
【摘要】随着全球化脚步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以德国为首的德语国家间的交流和往来日益密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在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大众订单班德语课程为例,探索跨文化学习在德语并引导学生将其和中国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在不同情境中让学生体会两国文化之间的差异,避免在实际交流的过程中出现文化冲突,这个过程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此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德语。因为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联系,学生进行跨文化的学习,不仅能够更深层次的了解德国文化,体会德国风俗文化对德语发展的影响,还能增强德语的提高有着极大的帮助。
三、目前德语课堂中跨文化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外语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国内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通常是以语法、词汇为主要教学内容的,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外国文化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学生自小的外语学习都是以理论知识体系为教学重点,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很少涉及,学生的学硬背,跨文化学习意识薄弱、敏感度较低,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不能有效地将跨文化能力应用到跨文化交流实践中去
(二)文化定势和思维习惯
文化定势是指人们在跨文化交往中对他我文化的一个笼统的、先入为主的观念,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 人们会以自己文化的思维习惯去作为评价对方的依据,这种对他我文化的固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跨文化交往过程。此外,由于对国外文化的缺乏了解,人们会不自觉地用自我文化的思维习惯去看待他我文化,将自我文化中的衡量标准强加到他我文化上,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教材的选编
国内高校目前多数采用的是一些传统教材,这些教材对语法、词汇的关注度较高,对跨文化的传播重视不足。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且在教材选编上增加了跨文化学习的内容,但跨文化课程体系不够完善,适宜的教材比较匮乏。
(四)教师的选配
教师的跨文化能力的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主要是指教师的自我经历对跨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跨文化能力的培养所给予的关注程度。如果教师有在德语为主的国家或地区长期学习生活或工作的经历,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跨文化传播的能力。
四、德语课堂中提高跨文化学习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学生跨文化能力学习的意识,减少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刻提醒学生一定要意识到我国文化与德语国家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在跨文化交流时,要选择合适的清楚哪些文化标准及规则,知道它们适合哪些情境,以及跨文化交际的对象有什么样的文化与社会背景。语言知识是基础,但是文化知识同样不可或缺,是学生软实力的体现。学生只有将二者共同掌握才能順利的与德语语种的人顺畅沟通。要让学生努力克服文化定势和思维等,在他我文化的框架下看待他我文化,做到客观公正的对待德语国家文化。
(二)增加教材中跨文化内容的编写,选择合适的教材
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