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文档名称:

培训资料--优质护理服务.ppt

格式:ppt   大小:2,209KB   页数:3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培训资料--优质护理服务.ppt

上传人:na2021 2022/4/10 文件大小:2.16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培训资料--优质护理服务.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临床护理实践新模式 ——责任制整体护理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李慧君
第一页,共三十九页。
过去的工作模式:以任务为目标,流水作业,重点是完成任务。
结果是:病人不满意,家属不满意,医生不满意,领导不满意,护士不满意,
内涵
全程、全面
生活照顾
病情观察
治疗护理
健康指导
连续、完整
入院到出院
8小时在岗
24小时负责
对患者而言:在住院期间有1-3名责任护士负责
对护士而言:每位护士须负责一定数量的患者。
*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九页。
HOSPITAL
排班模式
小组责任包干模式(责任组长负责制分工)
责任包床到人模式(扁平化责任制分工)
小组负责一切护理工作
体现护士分层次合作
做到8小时在班,24小时负责
护士协作意识强
组里每个护士的岗位职责明确
医护患之间更密切和谐。
将病区病人平均分配每位护士,人人参与管理病人
掌握病人情况有一定难度
8小时在岗, 24小时负责要求护士能力均衡
医护患之间更密切和谐。
*
第二十二页,共三十九页。
责任制护理对护士的要求
极强的责任感 
极强的安全意识
一定的自我发挥能力 
各方面协作、协调能力
较强的业务、技能水平及丰富的护理经验
*
第二十三页,共三十九页。
责任制护理的好处
护士及时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护士不只管打针、发药等技术操作
护士及时到病房巡视
护士与病人沟通多
护士说话很亲切
护士能力提升加快
夜班为双夜班(据实际情况增减)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九页。
理念先行,重在实践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九页。
以病人为中心
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
第二十六页,共三十九页。
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内涵和本质
护理质量体现:
1、并发症下降
2、病情变化的早期发现:如误吸、跌倒、深静脉血栓、呼吸道感染、泌尿系感染评估及预防
质量检查的重点:
落实到某个护士包病人的质量
组长:不设,如设,要有每日解决下级护士问题的记录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九页。
护士责任与工作
护士的主要责任:
病人评估与观察
判断
对决定及行动
承担责任











P快
/BP正常

发热/
疼痛/
休克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九页。
护理新趋势
承担责任:
1、对护理工作承担责任:
---对病人观察、评估、判断以便做出行动
---不能只遵守医嘱,要进行医嘱审核
---鼓励/奖励报告不良事件和缺陷
2、对支持人员(下级及助理)承担责任
扩宽接受权力:
调校药物(胰岛素、止痛剂、肝素等)
化验处方(产前检查、糖尿病年检等)
第二十九页,共三十九页。
三种临床护理模式比较
名称
形式
条件
优点
缺点
功能制
护理
按任务分工排班:治疗、护理、主班、外勤等
人员少(3人),人员成熟度低
人力成本低,素质要求低,效率高
对病人分段进行技术处置,护患互不了解,没有整体的、有计划的照顾。以疾病为中心,易导致见病不见人。
成组护理
将病人及护士分成2-3个小组,由高年资护士任组长,指导(护嘱)下级工作,组内仍为功能制护理(治疗、清洁、外出等)
人员增加(6人),组长业务成熟。增加了病人整体评估、计划和教育。
人力仍较低,增加了整体照顾的成分,质量提高是发展中医院最好的应用模式
对病人整体管理仍不十分到位,组员不很了解病人,仍易出现见病不见人现象
全责护理
无组长,护士平等包干6-8名病人,各自独立地对病人施行从入院到出院(甚至到社区)的整体护理
人员充足,每个护士成熟度均高
能在住院全过程中从身心家庭社会等方面深入地按护理程序照顾病人,护理质量高,最理想的模式
人力成本高(数量和素质),病人照顾不连续,书写及交接多(台湾:做不好,“四不象”)
第三十页,共三十九页。
弹性工作时间制图示
弹性工作时间
弹性工作时间
上午八时
上午九时
上午十时
……
……….
…………….
甲员工作时间
乙员工作时间
丙员工作时间
下午四时
下午五时
下午六时
……
……….
…………….
核心时间
*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九页。
结 论
模式无好坏,根据条件定
只要眼中有病人,任何模式都有优点,反之,都没有优点。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九页。
优质护理服务评价细则
改善临床护理服务
项目
基本要求
评价要点
档次
评价方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