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长岛孙家村的“蓝色变奏曲”.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长岛孙家村的“蓝色变奏曲”.doc

上传人:刘备文库 2022/4/10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长岛孙家村的“蓝色变奏曲”.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长岛孙家村的“蓝色变奏曲”
作者:

从天然海底森林养护,到人工海底森林构建,再到海藻相关产业发展,烟台长岛孙家村的海藻资源科学利用已逐步走上正轨,渔业经济也正悄最具生态经济价值开发潜力的海藻资源并未做到有效开发,孙家村也一直走传统渔业经济路线,以筏式养殖、底播增殖和渔家乐为主,渔业经济转产、升级的需求非常迫切。
基于此,2015年,中科院海岸带所与长岛县孙家村结成了科技帮扶对口单位,致力于通过海藻资源养护技术的输出与试点,促进当地渔业资源的健康发展与海藻资源的高值利用。
试点工作从摸底调查和工具种筛选开始。
由于海底森林对于底质、水温、营养盐等环境因素要求较高,所以其构建选址以天然海底森林的邻近基岩岸线区域为先,因此,构建人工海底森林的前提,是先了解天然海底森林的现况。经过一年的摸底调查和监测,团队成员摸清了海藻、水文、底质情况,同时筛选出适合孙家村海域环境的海藻工具种。
通过一年的铜藻移植及截段挂苗实验,团队成员确定了铜藻这一本地马尾藻品种在长岛可长期自持,既可度夏、也可越冬,适宜作为工具种,同时还确定了铜藻越冬的最适水深,从而初步形成了海藻场养护技术体系。
在此基础上,2017年,由海岸带所分子藻类学及产品工程团队提供技术支撑,协助孙家村申请获批了山东首个海藻增殖放流站,以铜藻为工具种研发新型海藻布设装置,开始了“放而不流”的人工海底森林构建工作。
前期实验过程中,团队开发出了绑苗投石技术和悬浮布设技术2套技术模式,方便进行藻礁布设。
藻礁布设的同时,团队还围绕前期实验中观测到的海藻集鱼效果明显的现象,确定了主要的渔业资源养护对象——许氏平鮋,并开展了人工海底森林及邻近海域的渔业资源调查,确定了其在该海域的主要活动路线和时空分布规律,从而为海藻的精准布设确定了依据。
2019年第三期海藻布设时,还新增了海黍子这一工具种,并根据渔业资源调查结果,将海藻场布设的范围调整为H型。
三年三期,团队初步建立了“以藻集鱼”的海藻场养护与构建技术,累计布设海藻10万株,藻礁1000余方,、,总示范面积达3901亩。
通过五个季度的渔业资源跟踪调查及数据模型构建,团队发现“藻场区许氏平鲉3月龄幼鱼的平均体长、体重和尾数密度均显著高于对照区”。同时数据显示:渔获生物量密度和尾数密度的季节性变化趋势一致,均表现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而2019年8月(夏季)调查渔获生物量密度较2018年8月同比增加63%,渔获尾数密度较2018年8月同比增加43%,渔业生物资源量增加显著。
这一数据令人振奋,表明人工海底森林的构建,对许氏平鲉幼鱼具有显著的聚集效果和养护作用,这意味着,海岸带所分子藻类学及产品工程团队在孙家村试点海域在实现了养护海藻资源的同时,有效支撑了当地优势渔业资源的恢复与发展。
目前,海藻场已经纳入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规划中,但主要实施区域位于东海和南海,铜藻作为工具种的海藻场生态工程也主要集中于东海。此次海岸带所分子藻类学及产品工程团队在长岛孙家村的海藻场建设试点工作,是当前黄渤海海域面积最大的海藻养护工程,其所推出的海藻场养护技术体系是有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