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朝天子·咏喇叭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导入新课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
朝天子·咏喇叭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导入新课
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之前我们已学习过张养浩的《山坡羊·骊山怀古》。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元曲。
学习目标
导入新课
认识与了解
1.能准确、流畅、有感情的朗读这首曲。
2.品读全曲,体会作者感情,并赏析名句。
讲授新课
作者简介
王磐,字鸿渐,号西楼,明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从年轻时起即鄙视功名,筑楼高邮城西,与名流谈咏其间,因自号西楼。其散曲题材广泛,虽多闲适之作,亦有同情人民疾苦、讥讽时政的佳作。有《王西楼乐府》。
讲授新课
疏通词句,把握内容
目标导学一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喇叭和唢呐,曲儿虽然小,腔调却很大。官船来往乱糟糟,全靠你来抬身价。
讲授新课
疏通词句,把握内容
目标导学一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军人听了军人愁,百姓听了百姓怕。哪里能辨别出真和假?眼看着吹翻了这一家,又吹伤了那一家,又吹得水流干枯鹅也飞跑啦!
讲授新课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往来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
品读名句,赏析手法
目标导学二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先写“吹”之声,“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价。”——一个“抬”字出神入化,与“喇叭,唢呐”相呼应,讽刺格外尖刻辛辣。
讲授新课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什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品读名句,赏析手法
目标导学二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写出了人民的痛恨之深。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最后点出“吹”的恶果,百姓家破人亡,表达对“吹”的憎恨,点明了全文主旨。
讲授新课
品读全曲,分析这首曲子有什么特色。
品读全曲,分析特色
目标导学三
全曲在戏谑中寄憎恨之情,于诙谐里寓抨击之意,题材新颖,寓意深刻。例如:通过“曲儿小腔儿大”的对比,使“喇叭,唢呐”及所影射的对象——宦官穷形尽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宦官本是宫廷中供使唤的奴才,地位本来低下,却倚仗皇帝的宠幸大摆威风,专权作恶。一个“腔”字,道出了喇叭和宦官的共同特征,把那些贪官污吏的丑恶本质刻画得入木三分。“乱如麻”三字则把宦官酷吏横冲直撞的骄横神态描摹殆尽。而在“全仗你抬声价”中,一个“抬”字出神入化,与“喇叭,唢呐”相呼应,讽刺格外尖刻辛辣。
课堂小结
朝天子·咏喇叭
这首散曲借物抒怀,活画了宦官的丑态,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当堂检测
,借助“喇叭”“唢呐”巧妙地讽刺了哪一些人?
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的腐败官吏。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的表达效果。
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表现了官吏们爸百姓欺压的倾家荡产,一无所有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