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麻疹患者的预防措施.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麻疹患者的预防措施.docx

上传人:likuilian1 2022/4/11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麻疹患者的预防措施.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麻疹患者的预防措施
何谓麻疹?
是由病毒引起的,有高度传染性的,有疫苗可预防的发疹症。虽然普遍认为是儿童的疾病,但易感者不分老幼,都可能受染。6%的患者可并发肺炎,而在麻疹死者中,60%死于肺炎。脑炎、中耳感染、惊厥也可能发生。如婴幼儿对没有接种过疫苗的年幼、体弱易感者,在接触患者5天以内,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或胎盘球蛋白,可能免于患病或减轻病情。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皮肤病,主要发生在儿童,以发热、流涕、眼结合膜炎、咳嗽、口腔粘膜班及周身班丘疹为其临床特征。
麻疹流行病学特点
急性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从潜伏期最后1-2天至出疹后5天内都具有传染性。呼吸道吸入为主要的传播途径,患者的口、鼻、咽、眼的分泌物均含有病毒,并随飞沫排出体外,故呼吸道飞沫为主要传播途径。
四季均有可发病,以冬春季最多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病后有持久免疫力,再次发病者极少。近年广泛采用减毒麻疹疫苗作预防注射,其发病率已显著下降。
麻疹病毒随飞沫进入被感染者的鼻咽和眼或直接被吸入气管、支气管,在局部的上皮细胞内繁殖,并经过淋巴管内的流动细胞到达局部淋巴结,继续繁殖并扩散到血流,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病毒进入血中淋巴细胞后被送到全身的淋巴组织、肝、脾器官,在这些组织和器官广泛增殖后再次进入血流,导致第二次病毒血症,引起广泛病变,全身皮肤和粘膜的毛细管内皮细胞亦被麻疹病毒所感染。
抓好计划免疫,提高疫苗接种率是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
麻疹的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为10-12天(6-12),应血清被动免疫后,有的可延长至3周。
前驱期2-4天,表现为高热。眼结合膜有充血、怕光、流泪、流涕、咳嗽、喷嚏等卡他症状,并伴全身不适。发疹期为3-5天,起病后第4天开始发疹,初见于耳后、发际、颜面,尔后迅速蔓延到颈部、上肢、
3/6
躯干及下肢,直达手心足底,约经2-3天,遍及全身。皮疹以玫瑰色斑丘疹为主,压之褪色,大小不等直径2-5,疹盛时可互相融合,颜色渐转暗。皮疹在2-5天内出齐,出疹高峰时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高达40度,神萎倦怠,昏睡终日,或烦躁不安甚而惊厥。颈淋巴结、肝、脾均肿大。***麻疹患者的中毒症状常比小儿为重,皮疹多密集,但继发细菌感染者较少。
临床上根据症状分典型、轻型、重型、异型四型麻疹。
1、典型麻疹:见于未接种或初免失败者。此型分三期:①前驱期:主要表现为中度以下发热、咳嗽、流涕、畏光、流泪、结合膜充血,2~3天左右颊粘膜可见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小点,周边有毛细血管扩张的麻疹粘膜斑;②出疹期(病后3~4天):发热增高,从耳后发际开始出现直径为1~3大小的淡红色斑丘疹,逐渐蔓延至颈部、躯干,直至四肢。疹间皮肤正常,压之褪色,重者皮疹密集成暗红色,此期全身中毒症状加重,可出现惊厥、抽搐、谵妄、舌尖缘乳头红肿似猩红热样舌,体查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可肿大,重者肺部可闻湿罗音,胸片可见弥漫性肺部浸润小点。③恢复期:出疹高峰后,发热渐退,病情缓解,皮疹依出疹先后顺疗隐退,留有棕褐色斑痕,1~2周消失,整个病程约10天。***麻疹较小儿重、发热高、皮疹多,但并发肺炎者少。
2.轻型麻疹多见于接受过疫苗免疫者。目前以轻型患者多见。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轻,麻疹粘膜斑不明显,皮疹少,并发症少。
3.重型麻疹病情重笃。高热、谵妄、抽搐者为中毒性麻疹;伴循环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