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题西林壁》 教学设计[2].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题西林壁》 教学设计[2].doc

上传人:brozn 2022/4/11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题西林壁》 教学设计[2].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题西林壁》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壁、侧、缘"三个字词,注意区分形近字“璧、测、喙";
2、理解诗句内容,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有感《题西林壁》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壁、侧、缘"三个字词,注意区分形近字“璧、测、喙";
2、理解诗句内容,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游戏导入,讲练结合,点拨启发等。
课前准备:
准备六色方竹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
庐山是历史文化名胜。九百多年前,宋朝著名诗人苏轼花几天时间游览庐山,对庐山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他感受颇多,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挥笔写下了流传千古的《题西林壁》。
(二)解题
《题西林壁》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在1084年游览庐山时题写在庐山上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请同学们看古诗下的注释,这里的
“题”是“题写、书写”的意思;“西林”就是指“庐山上的西林寺”;“壁”就是“墙壁”的意思。连起来题目的意思就是“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好,咱们一起来读两遍题目。
(三)知作者
关于苏轼大家都不陌生,谁来介绍一下苏轼。
生反响
(四)初读课文,朗读背诵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古诗,圈画出不会读的字.
2、指名一学生朗读!老师明确难字读音:
侧:cè 庐:lú 缘:yuán
3、听录音范读,学生感知朗读语调、停顿、重轻音、快慢等.
4、请学生范读。
5、全班同学跟录音齐读,并默记古诗.
6、全班尝试背诵古诗。
(四)探究诗意
同学们,请大家再一次读一读这首古诗想一想苏轼从哪几个角度观察庐山的?
(指名学生答复后明确)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
1:从这两句诗看,作者都站在哪些角度看庐山呢?
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板书)
横看是怎么看呢?(引导是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的意思)
横看是什么样的?
生:是岭
什么样的山岭?发挥一下想象你脑海中想到哪些词语?
侧看:从侧面看,是什么样的?
什么样的山峰?
2:作者从这些角度看庐山的风光是一样的吗?诗中哪一个字告诉我们这些风光的不一样?(不一样 “各”字!)
3、好,咱们一起大声把这两句诗读一读,把他们不一样的感觉给读出来!(齐读)
4、好!同学们,假设有一天我们也去看庐山,除了可以像作者这样按照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的方位顺序来看庐山外,我们还可以按照什么顺序去看庐山呢?(讨论,举手答复)(引导学生从时间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等方面展开联想)
季节不同 夏看葱郁冬雪封,春夏秋冬各不同.
朝看--—暮看—- ,风霜雪雨各不同。
5、同学们真的很擅长考虑!是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天气,怀着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庐山都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诗中所说—-
生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
作者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