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不要“差不多”但求精细化编者按: 九十年前, 胡适先生在文学作品中以嘲讽的口吻塑造了一个中性“不很精明”,思想“不很细密”,口头禅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对此胡适先生无奈地说:“无数人都学他的榜样,于是人人都成了一个差不多先生。”今日之中国, 一些企业不讲究效率, 不重视质量, 凡事含含糊糊、“差不多就好”,不正与“差不多”先生如出一辙吗?对于企业来说,要摆脱这种“差不多”文化的影响,必须在管理上做“标配”,即求精、求细, 以规范化、标准化促使企业真正走上健康发展之路。为何要提“精细化”谈到“精细化”管理, 首先要弄清我国企业的一些特点。虽然我国进入工业化已有三十余年, 但绝大部分企业管理是极其粗放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战略定位迷茫企业管理核心是: 定位、规则、文化。几乎所有的管理都围绕这三个词展开。通俗地讲,“定位”就是想干什么,会干什么,条件允许你干什么。我主张“一个人一生只做一件事”,企业也是一样。很多企业不清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一味多元化。可以说, 那种不讲究人均利润, 不讲究销售份额, 不讲究人均生产力, 不讲究资金使用效率, 不讲究土地使用效 2 率,一心只想做大的企业只是为了满足一种欲望,而不是在做事业。在日本, 我曾参观过一家小年糕店。但就是这家小店, 每天顾客都要排队来买年糕。令人惊叹的是,小店注册至今已有 1014 年的历史。我问老板娘:“生意这么好,为什么不做连锁店? ”她说:“怕顾不过来。”我说:“可以雇人呀。”她说:“雇人就保证不了年糕质量。”我说:“保证不了质量, 你可以像麦当劳一样制定生产手册。”她说:“真正的好东西是不可能以手册方式生产出来的。”“那你就只能做这么大吗? ”她说:“我只要做这么大活下来就没问题。”“那如果没人买你的年糕时怎么办呢? ”老板娘淡然地说:“有人买年糕我就卖年糕, 没人买年糕我就吃年糕。”这是多么淡定的经营理念! 扩张是一种本能,如果生活不成问题,我们更应该追求企业的长远、长寿,而不是简单做大,毕竟我们不可能万事精通。所以,找准定位,做自己最擅长的, 保持唯我独有而他人难以模仿的竞争力, 这才是企业长远之根本。 2. 营销的急功近利很多人将营销简单地理解为“卖东西”,其实不然,营销的正解是: 有偿地为顾客提供价值。营销首先要考虑“我能帮别人做什么”,“我能为顾客带来什么”,这才是营销的出发点。那些“把梳子卖给和尚”的所谓营销之道, 为兜售产品而欺骗他人, 虽然东西勉强能够糊弄出去, 但品牌和企业所受到的伤害却无法估量,这样的企业何谈长久? 3. 运营过程的粗放我国有很多企业号称“高新企业”,但与世界先进 3 国家相比, 在生产、制造、服务和工业管理上仍简单、粗糙。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来说, 有四个国家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德国、日本、新加坡、以色列。我曾参观过德国宝马汽车公司, 其生产制造过程之精细, 令人叹为观止。我们一行人在二楼平台上俯视一楼的总装厂, 下面是七百多台机器人在组装汽车, 没有一个工人。小到拧紧螺丝, 大到安置整台发动机, 各机械臂有序传送, 充满节奏, 场面宏大如一场大型交响乐, 令观者为之振奋。这才是真正的高新科技企业! 4. 人力资源管理的短视现代管理学将“人”视为一种资源。但我国的企业鲜少关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