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中国家庭农场.doc

格式:doc   大小:10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家庭农场.doc

上传人:redkcbx064 2017/2/4 文件大小:10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家庭农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中国家庭农场摘要:党的十八大要求建设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 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的首次提出为响应十八大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增添了一份活力。本文分析了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之上, 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而提出的家庭农场经营主体, 说明其特点, 产生的原因,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指出在制度、组织、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对于发展家庭农场的必要性。关键词:家庭农场;产权;土地规模;制度;组织;技术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828X ( 2013 ) 04-0-01 2013 年1 月,中央发布一号文件,首次提到了“家庭农场”一词。我国在 2012 年明确提出家庭农场的概念,然而何谓家庭农场,很多人对其概念都比较模糊。简单的说,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生产经营, 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方式。其特点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实行规模生产和集约经营, 通过给社会提供大量优质廉价的农产品, 获得收益。它应将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主要有三方面的优势: 第一是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整合农村资源。家庭农场的发展集合了人才、资金、技术、土地等资源, 推进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第二可发挥农村潜在的自然资源优势, 调整 2 产业结构, 为农业产业化奠定基础。第三可构造优势农村竞争主体, 农民经营引入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体制和法人治理结构, 激发了生产经营主体的竞争性。家庭农场同一般的农户经营不同, 它在专业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市场进入程度以及经营能力上,都比一般农户经营更好。形象的说, 农场主就是种粮大户的升级版。同样家庭农场亦不同与农业专业合作社, 相比起来, 家庭农场主拥有更多的自主权, 它可以选择将农产品卖给合作社,从而使两者形成一种供求关系。事实上我国很多地方已经具有了发展家庭农场的条件。从土地改革, 到合作化的产生, 从人民公社再到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我国的农业经营体制经历了多次变革。从长期来看,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土地集体经营的监督和激励无效等外部性问题, 比较符合我国的社会发展状况。然而,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其弊端也显现出来:以其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中,“统”的力量薄弱, 难以有效的节约物力财力, 无法实现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为特点的现代农业, 另一方面, 年轻人进城, 农村凋敝, 土地抛荒闲置现象严重, 农业萎缩, 小农户经营遇到障碍, 且很多地方政府把土地流转到工商资本中去, 从而改变了土地的用途和性质, 这些无疑强烈的召唤家庭农场的出现与发展。根据农业部提供的数据显示, 2012 年底,全国 33 个农村土地流转规范化管理和服务试点地区,家庭农场超过 6670 个。然而,在现阶段,家庭农场遭遇到各种难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 土地规模难以扩大。土地规模化是实现基础设施建设和机械化 3 科技水平提高的重要前提。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学院教授贺东航认为,发展家庭农场最大的困难在于如何长期获得成片土地。原因在于,一方面农民具有惜地意识;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土地产权的界定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