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浅议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对策.doc

格式:doc   大小:10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议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对策.doc

上传人:ying_zhiguo03 2017/2/4 文件大小:10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议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对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浅议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对策摘要网络的快速发展及其独有的传播特性,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成本、教育观念、教育效果等方面带来诸多影响。对此, 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变化, 网络政治工作者必须尽快提高自身素质, 创新教育方式方法, 积极挖掘和使用各类网络资源, 搭建网络教育平台,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挑战策略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2012 年7月 27 日,在上海举办的“ 2012 年中国信息化进程报告会”指出,基于中国目前的网民人数和结构,以及网络在中国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活的地位可以得出结论: 中国已进入网络时代。 NIC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的结果显示, 1997 年中国网民数量为 6万,上网的计算机仅有 万台,而时隔 15 年后,该中心发布的《第 3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则显示,截至 2012 年6 月底,中国网民已达到 亿, 互联网普及率已达 % 。可以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终端的普及以及上网设备的便携化, 使互联网如同水和空气一般逐渐渗透到每个人的工作、学****和生活的各方各面,并随之产生了巨大影响。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是新时期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的新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 面对来势汹汹的 2 网络冲击, 正视而不是忽视、善使善用而不是避之若虎, 是适应思想政治工作环境新变化、适应干部职工思想新变化的必然要求, 同时也是创新方式方法,提高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一、网络传播的特点及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一)网络传播的主要特性。从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出发, 与传统媒体相比, 网络传播主要具备以下特性: 1、“核裂变”式传播。一般认为,作为一种传播载体,互联网既不同于口口相传的由“点”到“点”传播, 也不同于传统媒介的由“点”到“网”传播, 而是更多地表现为由“网”到“网”的传播,因此也被称之为“核裂变”式传播。这种传播形式决定了网络传播既具时效性,可以随时随刻实现信息传递,也具广泛性, 可以最大限度扩大信息覆盖面, 同时还具有海量性, 可以最大限度地储存各类信息资源。 2 、权威“去中心化”。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受到节目、时间、版面等方面的资源限制,客观上决定了只能由社会各界的精英人士才能掌握“话语权”,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鲜明。而在网络中, 原本等级森严的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被打破,受众不仅可以接受信息,同时也可以通过博客、论坛、新闻留言等方式发布新的信息, 从受众转变为新的传播者, 使信息之间的流动更加灵活自由,同时也弱化了传播者的信息发布权威。 3 、传播形式多元化。 3 在网络传播中, 承载传播任务的不仅可以是电脑终端, 也可以是手机终端, 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 甚至可能是互动电视终端; 同时, 承载信息的符号载体则可以囊括声音、文字、图片、动画、数字等几乎所有符号形式。也正是网络传播形式多元化的特点,使得它兼具了传播个性化、差异化的特点。 4 、缺少信息“把关人”。根据“把关人”理论,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会根据自己的立场、态度和价值标准, 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 这种对信息的“把关”在资源有限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