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逍遥游庄子
第一课时
明确目标
明确重、难点
了解作家作品
疏通文字
一、自读要求:
(一)了解庄子及其作品、思想。
(二)结合课文注释及工具书读通全文。
(三)熟读课文,背诵一段。
二、学习侧重点:
(一)对比手法的运用。
(二)超乎寻常的想象力。
(三)寓言体的特点。
(四)浪漫主义的奇丽色彩和汪洋恣肆的艺术风格。
一、关于庄子及其作品
庄子(公元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时宋国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相传楚王曾经用千金聘礼请他为相,被他拒绝。
庄子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我们仅能从《史记》和《庄子》中了解一点零碎的东西。他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庄子》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文笔汪洋态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构思巧妙,善用比喻,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庄子》共33篇、内篇一般认为是庄子自撰,外、杂中个别篇目可能出自庄子之手,余者是庄子的门人及后学所写。
《庄子》善于虚构,十有八九是寓言作品。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人胜。鲁迅先生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庄子所认为的“道”是什么呢?《大宗师》云:“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维斗得之,终古不忒;日月得之,终古不息;……黄帝得之,以登云天;颛顼得之,以处玄宫;西王母得之,坐乎少广,莫知其始,莫知其终;彭祖得之,上及有虞,下及五霸;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jī)尾,而比于列星。”
庄子的思想
由以上说法可知,庄子认为,“道”是宇宙间最根本的东西,它超越时空而无处不在,它自本自根但又生成万物。万物既出以“道”,道又无所不在,故万物可说是道的化身。所以,万物有变化,惟道不变;万物都是相对的,惟道是绝对的。所以由庄子看来:
(一)、大小一样。大鹏之大不足羡,斥鷃(yàn)之小无足慊(qiàn不满)它们都是道之使然,”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齐物论》
(二)、以可不可为一贯。即没有绝对的是非,不谴是,故无非,不谴非,故无是。
(三)、以生死为一条。生无可羡,死无足畏。庄子把人生比作梦境。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欤!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qú)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注:方其梦为蝴蝶而不知周,则与殊死不异也。然所在无不适志,则当生而恋生者,必当死而恋死矣。由此观之,知夫在生而哀死者误矣。〗(庄周问老子,老子曰:“周即蝴蝶,蝴蝶即周”,以明道之为一。”)
《逍遥游》是《庄子》(《庄子》又称《南华经》)中的第一篇。《逍遥游》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马叙伦《为庄子义证成率题绝句》云:
胜义无疑第一禅,几个曾解笑前贤。
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谈南华三十篇。
可见理解本篇对于领会全书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根本思想,也能代表作者文章的主要风格。
二、关于《逍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