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黄山奇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黄山奇松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
引导法、讲授法
学法:
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稳固,引入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接着来感受黄山的美.(板书:黄山)
2、首先,我们来回忆三个问题:黄山被誉为什么?(天下第一奇山)它有哪“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哪一绝特别有感情?(板书: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走进黄山,一起去领略黄山松的“奇”。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是什么地方?(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指名说,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你喜欢哪一棵,找出句子,大声朗读几遍.
3、指名读,交流.
4、听出来了,同学们都把松树当作自己的朋友,那么的亲切、友好!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从哪句话可以看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迎客松:
1、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
2、学习句子:“迎客松……活力."
A、边看迎客松的图片边适当引导,重点欣赏:枝干遒劲、郁郁苍苍
B、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一千多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指名说) 虽然经历了千百年风霜雨雪的考验,但它仍然郁郁苍苍,充满活力,奇不奇?这是一棵多么顽强的松树啊!你能把它读好吗?
C、学生练读——指名读—-赛读-—评读—-齐读
3、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4、迎客松的奇还表如今哪里?
学习句子:“它有一丛……象征了。”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像)
B、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地欢送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送词?(学生热情地说欢送词,并加上动作)
C、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欢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5、这棵迎客松不仅是黄山奇松的代表,,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
6、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
填空:( )的迎客松 ( C。热情好客)
这么美的迎客松,这么奇的迎客松,这么热情好客的迎客松,你们愿意将它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