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STEM理念下的课程故事.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STEM理念下的课程故事.doc

上传人:碧痕 2022/4/1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STEM理念下的课程故事.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STEM理念下的课程故事
摘 要:教师将STEM教育理念融入生活课程,带领幼儿设计制作枇杷采摘器。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幼儿结合已有经验,尝试可行的办法,使幼儿在与同伴的相互交流、讨论、操作中,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经验,以子。”奔奔说:“可以用根棍子把它打下来。”幼儿通过交流讨论,认为用长棍子打下枇杷最简单。
(2)寻找材料。哪儿有长棍子呢?幼儿开始分头行动,他们在教室里四处寻找,楼上楼下翻了个遍。程程拿着用管道积木搭成的长棍说:“这个好像可以。”跳跳在楼上找到一根竹竿,激动地大喊:“老师,这个肯定能行。”有的幼儿找到了金箍棒、橄榄球棒、铁环柄,一些幼儿还在操场上找到了几根芦苇秆。
(3)发现问题。幼儿拿着不同的工具准备大干一场,他们很快发现金箍棒太软,使不上劲儿;芦苇秆太脆,一敲就折了;其余的工具虽然能打下枇杷,但破坏力太强,不但把枇杷打烂了,叶子也打飞了。这可怎么办呢?
(4)思考解决。面对出现的问题,笔者及时介入引导:“金箍棒和芦苇秆可以淘汰不用,其他工具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幼儿认真思考,决定设计一个既可以摘下枇杷,又不会伤害到枇杷树的采摘器。如何设计合适的采摘器呢?设计采摘器的材料有哪些呢?为了丰富幼儿的经验,笔者决定发动家长共同参与。
虽然幼儿初次尝试摘枇杷失败了,但他们在亲自尝试、思考分析后,找到了进一步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之后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1)经验准备。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结合网上搜集的资料,对采摘器的结构和制作材料有了一定了解。笔者引导幼儿思考:你设计的采摘器是什么样子的?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制作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
(2)分享交流。幼儿介绍自己的设计图,并投票选出了比较优秀的设计。设计采摘器草图并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意图是STEM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幼儿会结合自己的已有经验,尝试可行的办法。幼儿在与同伴的相互交流、讨论、操作中,不断丰富和提升自己的经验,以一种思考的、投入的、积极的状态沉浸于活动中,这正是STEM教育的价值体现。
(3)实践制作。说干就干,幼儿分组商量后,根据已有材料自主选择适合的样式,按照设计步骤图分工合作。在合作制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相信幼儿,幼儿天生就是科学家,具有强烈的探究欲和学****欲。大胆尝试和探索是STEM教育中的必要因素。教师需要进行观察和记录,在必要时提供帮助。
以第二组的探索制作过程为例。
步骤一:绑牢铁丝——估计长度与位置
江江用对比、估算的方法确定截取铁丝的长度并做记号,随后,他将剪铁丝的任务交给了麦宝。元元指着图纸问:“铁圈上的这些牙齿怎么做?”江江回答:“还是用铁丝,剪成一段一段的,再绑在铁圈上。”
步骤二:添加袋子——在接口处系绳子
采摘器的主体完成了,接下来要装上袋子。但新的问题出现了:塑料袋只有两个提手可以挂在采摘器上,很不稳定,一甩就掉下来了。跳跳提议:“在上面挖两个洞,多套几处。”成员们都同意,小西瓜和丝丝动手在塑料袋上剪了四个洞眼,但套在采摘器上仍不牢固。制作遇到了瓶頸,他们折腾了好一会儿,依然没有进展。江江和跳跳跑到其他小组,看到添添正用绳子固定袋子与采摘器的接口处,他立马去材料柜里拿了绳子回到小组,用添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