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种子发芽”实验教学实践与反思.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种子发芽”实验教学实践与反思.doc

上传人:香菱 2022/4/12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种子发芽”实验教学实践与反思.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种子发芽”实验教学实践与反思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第一课《果实和种子》设置了一个实践活动“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课本要求是:
,撒上一些种子。将1号瓶瓶盖拧紧。“种子发芽”实验教学实践与反思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植物的一生》第一课《果实和种子》设置了一个实践活动“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课本要求是:
,撒上一些种子。将1号瓶瓶盖拧紧。
,3号瓶内洒一点水,而将4号瓶内的种子完全浸泡在水里,然后都拧紧盖子。
,3,4号瓶放在碗柜里。将2号瓶放到冰箱里。五六天后观察4只瓶子。
然后课本出示一只瓶内种子发芽的图片,问“你能说出这是几号瓶子里长出的小苗吗?”
学生结合观察老师提前一周做的实验,能够很快分析出课本那只长出小苗的瓶子是3号瓶,也能分析得出“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是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如果活动仅止于此,学生对种子萌发的条件认识的教学任务也完成了。但是,一个学生的一句“老师,我们可以做这个实验吗”的插言,让我突然意识到,如果活动就此结束,学生在“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的活动中的“探究”不就只剩下“纸上探究”了吗?应该让学生动动手。于是,生成了让学生回家自己做这个实验的活动。
“想做这个实验活动的举手。”全班都举手。
“知道怎么做吗?”“书上写得很清楚。”
“那好。大家回去做。注意认真观察,详细记录下你的发现。下周把你的实验瓶子带来交流。”
过了一周,学生兴高采烈地带来实验瓶参加交流。
“1号瓶发芽的举手。”3人举手。
“2号瓶发芽的举手。”没人举手。
“3号瓶发芽的举手。”全体举手。
“4号瓶发芽的举手。”1人举手。
在简要分析了3号瓶发芽的意义后,我问:“大家想弄清楚他们的1、4号瓶为什么也发芽了吗?”“想——”
“我们来简单提几个问题。先请1号瓶的主人把你们的1号瓶拿到讲台上,让大家看看。”3个同学拿了上来,里面的种子确实发芽了,而且小苗也长出了一点,不像3号瓶那么长得好。
我说:“大家看了后有问题吗?”学生不出声,看来,三年级小朋友还是不太会提问题。
老师来问你们几个问题:“你们有几个瓶子发芽了?”我想想弄清楚是不是号码标错了。“两个。”他们又拿来3号瓶,确实两个瓶子里的种子发芽。
“你们的1号瓶里确实只放了纸巾和种子,没有洒水吗?”我想弄清楚他们有没有出现操作错误。“是的。”他们回答得很肯定。
“没盖盖子与种子发芽有什么关系呢?”思考了一会儿,有学生发言:“我们都把瓶子放碗柜里,碗柜一般在厨房里,厨房里经常会有热乎乎的水蒸气。他们不盖盖子,种子就会吸收到水分,就可能发芽!”学生们自发用掌声表示了赞成!
“你们的瓶子是放在厨房的碗柜里的吗?”“是的”三个人回答。
“你们家厨房这几天经常有水蒸气吗?”“是的”三个人答道。
“大家懂了吗?”“懂了——”
“那大家知道1号瓶为什么要盖盖子了吗?”有同学分析说:“隔绝水分,不让空气中的水分进到瓶子里的纸巾和种子里,保证1号瓶里的种子是干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