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17、《题西林壁》教学设计[1].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7、《题西林壁》教学设计[1].doc

上传人:qnrdwb 2022/4/1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7、《题西林壁》教学设计[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7、《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横、侧、庐、缘”四个字词;
2、理解诗句内容,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17、《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会“横、侧、庐、缘”四个字词;
2、理解诗句内容,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游戏导入,讲练结合,点拨启发等。
课前准备:
准备四色正方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小节目,要考一考大家.(出示四色正方体)请同学们各自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过来,然后大声告诉老师,你所看到的方柱体是什么颜色的?(精品文档请下载)
生:红!蓝!紫!绿……
老师听到同学们说了很多种颜色,那谁能告诉我,到底是哪一些同学说对了呢?
好,同学们说得真好!其实同学们都说对了!因为每个同学坐的位置不一样,那他所看到的老师手中的方柱体的颜色也不一样。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小道理,谁能给大家说说?(指名学生说)非常好!它告诉我们的小道理就是:同一样事物,假设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结果就不一样。其实啊,这个小道理在北宋时候就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通过他的一首古诗告诉过人们。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想!)(精品文档请下载)
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会会他,请同学们翻开课本。
(二)解题
《题西林壁》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在1084年游览庐山时题写在庐山上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请同学们看古诗下的注释,这里的“题”是“题写、书写”的意思;“西林”就是指“庐山上的西林寺";“壁"就是“墙壁”的意思。连起来题目的意思就是“题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精品文档请下载)
好,咱们一起来读两遍题目。
(三)初读课文,朗读背诵
1、请大家自由读一读古诗,圈画出不会读的字.
2、指名一学生朗读!老师明确难字读音:
侧:cè庐:lú缘:yuán
3、听录音范读,学生感知朗读语调、停顿、重轻音、快慢等.
4、请学生范读。
5、全班同学跟录音齐读,并默记古诗。
6、全班尝试背诵古诗。
(四)探究诗意
同学们,老师开头说作者苏轼在这首诗告诉我们一个小道理,那就是“同一样事物,假设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到的结果也就不同”,咱们刚刚也读了好几遍这首诗,那你能知道诗中哪句诗是说明这个道理的吗?先和你的同桌说说,等会再和我们大伙说说。(精品文档请下载)
(指名学生答复后明确)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1:从这两句诗看,作者都站在哪些角度看庐山呢?
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看、低看。(板书)
横看是怎么看呢?(引导是正面看,从山前、山后看的意思)庐山是南北走向,所以横看就是从东西看。
侧看:侧面看,从山的南端或北端看。
2:作者从这些角度看庐山的风光是一样的吗?诗中哪一个字告诉我们这些风光的不一样?(不一样“各"字!)
3、好,咱们一起大声把这两句诗读一读,把他们不一样的感觉
给读出来!(齐读)
4、好!同学们,假设有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