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3].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3].doc

上传人:mirfkk 2022/4/12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3].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体会诗句的意境。
3。明白古诗蕴含的道理。
4.指导背诵《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让学生掌握理解诗句的方法。
教学难点:《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体会诗句的意境。
3。明白古诗蕴含的道理。
4.指导背诵《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让学生掌握理解诗句的方法。
教学难点:
明白古诗蕴含的道理。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同学们欣赏庐山优美的风光,感受庐山之美。(过渡)庐山知名的原因除了优美的风光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一首诗。你知道是什么诗吗?(精品文档请下载)
板书:《题西林壁》宋 苏轼
初读
听配乐朗读,感受古诗韵味,激发学****兴趣。出示课件。
三、理解
(一)解诗题
题:书写。西林:西林寺。壁:墙壁。题目的意思是: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
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散文家、书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东坡七集》等。(精品文档请下载)
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写作背景:
《题西林壁》(1084)四月,苏轼离任黄州、就职汝州时,途次江西游庐山,写下此诗。这首诗是他总结庐山之游的绝唱. (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诗的节奏的划分。
读好一首古诗,还要注意停顿和节奏的划分,大家边听老师读,边在自己的书上划分节奏,好吗?(PPT节奏划分) (精品文档请下载)
(四)学****古诗,感受庐山的千变万化。
自学提示:
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要你用心的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反复读古诗,看谁能把它读成一幅画。(精品文档请下载)
注释:
不识:看不清。只缘:只是因为。面目:相貌,这里指庐山的风景。身:自己。此山:指庐山。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读读古诗的第一二句.(齐读)
小组之间讨论讨论这两句诗的意思。师巡视,倾听、指导。
师:同学们讨论得很认真,谁来结合理解古诗的方法,说说第一二句的意思?
补充解释:看课文插图,理解“横看”“侧看”“远看”“近看”。
是呀,难怪诗人说庐山:(齐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上下各不同。(PPT)
放飞想象:
横着看,庐山 ;
侧着看,庐山 ;
从远处望庐山,庐山 ;
从近处看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