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决策思考.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决策思考.doc

上传人:学习的一点 2022/4/12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决策思考.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决策思考
戴伟利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高,人民币必然走向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是把双刃剑,利益与风险并存,且面临一系列约束条件。本文根据货币国际化的一般规律,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人民有人民币流动性资产的国家不愿意持有更多的人民币资产。目前中国多年的双顺差和大量的储备使中国在为周边国家和地区提供人民币资产时并没有面临以上问题的冲突。但是,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必然会面临“特里芬两难”的困扰。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

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还存在着诸多难以回避的制约因素。

(一)经济快速增长中存在的缺陷
。我国的产业结构一直存在着高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偏小,一般加工工业生产能力过剩与基础设施、基础工业的“瓶颈”制约并存的现象。经济结构不合理主要源自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即经济增长主要靠政府投资拉动,国内消费需求始终不足。消费环节的障碍使投资所带动的经济增长并未完全实现,从而导致整个经济运行质量不佳。
。人民币的国际化客观上要求中国经济、社会必须稳健发展,长期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特别是不能经常出现重大的、信息不透明的波动。但是现在,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因素不断增加,如能源、资源的硬约束,各项内部改革困难重重,国际贸易争端层出不穷,在发展前景难确定的情况下,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一国货币的输出主要是通过贸易逆差和对外直接投资来实现的。一国在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领域的影响力越强,他国对该国的经济依赖程度就越高,就越能提高该国货币在进出口贸易中的使用程度,有利于推进该国货币作为国际支付和结算手段,进而实现该国货币的国际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际贸易在总量上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但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还处于下游位置,附加值低的初级产品和一般性制成品所占比例较高,而我国的对外投资尚处于初级阶段,人民币尚缺乏足够直接有效的境外输出渠道和方式,这种贸易结构状况造成我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缺乏足够的影响力。

(二)金融体制的构建尚不完善
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要求来看,我国的金融体制有以下缺陷:
。货币的供应、回笼和风险调控是通过银行系统进行的。拥有一个先进的全球性银行系统,可以直接带动本国货币的境外输出、流通和兑换。因此,要实现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该国就一定要有先进的全球性银行系统作为支撑来推动并最终保证货币的国际化,而我国的银行系统还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当前无论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还是其他商业银行,海外经营刚进入起步阶段,国际化程度很低,还无法满足作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载体的需要。
。利率市场化和相对自由的浮动汇率制是世界货币的共同特征。我国自1996年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以来,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未完全放开,对一般存款利率一直严格管制。汇率制度实行钉住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还存在许多限制。





。一国货币要成为世界货币,要求该国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必须具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