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文档名称:

高二语文哀江南课件示例一 课件.ppt

格式:ppt   大小:896KB   页数:3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二语文哀江南课件示例一 课件.ppt

上传人:相惜 2022/4/12 文件大小:8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二语文哀江南课件示例一 课件.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孔尚任:(1648-1718),子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唐,自称云亭山人,清代戏曲作家、诗人,孔子64代孙。用十年时间苦心经营,三易其稿,于康熙三十八年完成名著《桃花扇》。上演后,名动京城,与洪升并称“南洪北孔”。孔尚任的戏剧作品除比的运用,口语散句的穿插,声韵腔调的调配,使唱词于整齐中见错落,于雅致中见通俗,于是语言显示出典雅和谐的特点。
[离亭宴带歇指煞]:俺这里是指苏昆生,他作为南京兴衰、南明兴亡的历史见证人,兴亡之感是最真实,最强烈的。金陵的富庶繁华,秦淮的歌舞风光,他曾亲自经历过,体验过。但转瞬之间,随着江山易色,一切繁华冰消瓦解,云尽雾散。乌衣巷已不再有显赫的达官,凤凰台不再有逍遥的凤凰,莫愁湖也是愁鬼夜哭。看饱五十年兴亡的苏昆生此时也只有悲声连连了。这支曲子寄寓了浓重的兴衰之感,《桃花扇》的寄意,于此处作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折桂令]、[沽美酒]、[太平令]:这三支曲子皆写秦淮旧院,只是角度有异。作为一整体,它们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依次对秦淮旧院作了细致的勾画。“折桂令”写秦淮旧院的周围环境。尽管潮声依旧,白鸟绿水依旧,黄花红叶依旧,但没有了水边丽人,没有悠扬乐声,没有了热闹 的灯船节,没有了醉人的菊花酒,还有谁愿意到这里来呢?这一切只能让故地重游的人黯然***了。“沽美酒”写了通往秦淮旧院的青溪红桥。往日红桥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而现在却是红板全无,行人稀少,与秋水长天、落日余辉相伴的只有桥边的一树孤柳了。“太平令”写院内情景。枯干的水井,颓弃的鸟巢,砖上的青苔,阶前的杂草,亲手种的花被人采摘,亲手裁的树被人砍掉,这一切让院中昔日的常客怎会不伤痛不已呢?
写法
《哀江南》这套曲子
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
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
桃花扇何奇乎?其不奇而奇者,扇面之桃花也;桃花者,美人之血痕也;血痕者,守贞待字,碎首淋漓不肯辱于权奸者也;权奸者,魏阉之余孽也;余孽者,近声色,罗货利,结党复仇,隳三百年之基业者也。帝基不存,权奸安在?惟美人之血痕,扇面之桃花,啧啧在口历历在目,此则事之不奇而奇,不必传而可传者也。
                              (孔尚任《桃花扇小识》)
读至卒章,见“板桥残照”、“杨柳弯腰”之语,虽使柳七复生,犹将下拜。古人而谓千古以上、千古以下,有不拍案叫绝,慷慨起舞者哉?妙以至矣!蔑以加矣!
                                (顾采《桃花扇序》)
《桃花扇》以《余韵》折作结,曲终人杳,江上峰青,留有余不尽之意于烟波缥缈间,脱尽团圆俗套。
                                     (梁廷楠《曲话》卷三)
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歇于何地?不独令观者感慨涕零,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也。
                         (徐旭旦《桃花扇题辞》,《世经堂初集》卷十七)
《桃花扇》于种族之戚不敢十分明言,盖生于专制政体下,不得不尔也。然书中圃往往不能自制,每一读之,使人生故国之感。余尤爱诵者,如莫过“乌衣巷,是别姓人家新画梁。”(《听稗》)“……吴头楚尾路三千,尽归别姓,雨翻云变,寒涛东卷,万事付空烟。”(《沉江》)“……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余韵》)读此而不油然生民族主义之思想者,必其无人心者也。
                     (梁启超《论<桃花扇>》,《新曲苑·曲海杨波》卷一)
由于作者从戏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出发,对哪些地方用说白、哪些地方用词曲,有比较明确的界限,因此在曲文宾白的安排上较为匀称合度。作者在(凡例)里自说每长出止填八曲,短出止填四曲或六曲。这一方面是为了适合腔长拍缓的昆曲流行以后舞台上演唱的要求;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把曲词的作用严格限制在“胸中情不可说,眼前景不能见”的表达上,每出填的曲子自然要比一般传奇少了些。
                                  (王季思《桃花扇·前言》)
苏昆生的悲歌,不仅是对回光返照的南明王朝的凭吊,不仅是对三百年大明江山一旦覆亡的伤感,也不仅是对瞬息万变的历史兴亡的慨叹,在这些凭吊、伤感、慨叹的深处,涵蕴着对封建社会“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的历史趋势的预感,唱出了封建未世的时代哀音!……在这种时代哀音中,流溢着封建末世文人心中破败感、失落感、忧患感交织躁动的感伤情怀。也许,正是这种感伤情怀,销蚀了封建帝国原有的生命力?也许,正是这种感伤情怀,激励着人们憧憬和追求新的时代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