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4、《灯笼》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32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4、《灯笼》教案.doc

上传人:upcfxx 2022/4/13 文件大小:3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4、《灯笼》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4、《灯笼》教案
教学目的
知识和技能: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散文优美的意境.
过程和方法:品味文章线索的贯穿,语言精当的作用。
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接过母亲递给的纱灯上下灯学;
第6自然段:乡俗还愿时,村口红灯高照;
第7自然段:元宵看龙灯猜灯谜;
第8段:族姊远嫁,宅第红灯高挂;
第9段:在纱灯上描红;
第10自然段:对宫灯的想象;
第11自然段:对古代名将挑灯剑、塞外点兵的想象。
怀恋过往,说明灯笼对“我”的意义重大。
3、文章为什么以“灯笼”为题?
“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的灯笼的事件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第二课时
一、课文精读:
1、自由读第1自然段,考虑:作者叙写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丰富文章内容,增添情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引出下文,为下文表达喜欢灯笼做铺垫.
2、快速读第2自然段,考虑: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我”对灯笼的喜欢?
“连活活的太阳算着,一切亮光之中,我爱皎洁的月华,如沸的繁星,同一支夜晚来挑着照路的灯笼.”
强调了“我"对“灯笼”的情有独钟。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夸大和比喻,表达了“我"和“灯笼”之间结下的缘分之多,使表达形象生动,突出了“我”对灯笼的喜欢。
3、仔细阅读3-11段,勾画相关语句,考虑:灯笼背后有着怎样的深情?
3段、打着灯笼接祖父 灯笼映照着祖孙情笃;
4-5段、挑着灯笼上学 灯笼宣照着母子情深;
6段、村头高挑挂红灯 灯笼慰藉着孤行客的心;
7段、元宵看灯猜灯谜 灯笼飞扬着儿时的童真;
8段、族姊远嫁挂灯笼 灯笼记录着岁月的沧桑;
9段、用朱红在纱灯上描字 灯笼透露着别样的雅致;
10段、对宫灯和汉献帝的想象 灯笼体验着深长的历史况味;
11段、联想到将军挑灯看剑 灯笼激荡着悲壮的爱国深情。
【情感探究】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喜欢灯笼的原因。
【答案】作者喜欢灯笼的过程是一个感情和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①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祥和牵挂,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谢之情(3—5段);
②许多乡情民俗和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温暖别人,也给作者留下美妙的回忆(6-7段);
③记录、传承着历史(第8—10段);
④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11-12段)。
4、结合文章,分析以下语句所表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你听,正萧萧班马鸣也,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作者虚写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借灯笼表达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为后面的直抒胸臆做铺垫.(精品文档请下载)
“唉,壮,于今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火把,数探海灯,数燎原的一把烈火!”
最后一段从回忆中超脱出来,希望团结抗战,打击日寇,冲上前线,奋勇杀敌,保卫好自己的家园,表达悲壮激越的爱国情怀。(精品文档请下载)
这两句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从文化及情感两方面升华为家国情怀,最后跳出个人情感圈子。
文章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