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45].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45].doc

上传人:mirfkk 2022/4/13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45].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
【学****目的】  
1反复吟咏,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 把握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  
3 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化的理解诗歌蕴涵的文化内涵。  
《题破山寺后禅院》教学设计
【学****目的】  
1反复吟咏,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 把握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思想。  
3 引导学生从形象入手,体会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深化的理解诗歌蕴涵的文化内涵。  
【学****重点】记忆名句,体会其中蕴涵的情理,做到学以致用。  
【学****难点】领略中国古代诗歌的凝练美、意境美、音律美和含蓄美。  
【学****方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互助、启发点拨  
【预****提示】理解诗人并背诵诗歌  
【学****过程】  
一 预****检测(3分)  
二 资料链接  
常建,、字号均不详。开元十五年进士。天宝中,官盱眙尉。后隐居。常建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不和名场通声气,交游中无达官贵人。文字唱酬,除王昌龄外也无知名之士。他是唐代田园诗人。其作品往往通过对田园风光的描绘,表现对大自然秀丽风光的热爱和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歌颂隐逸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时流露出对污浊***的厌恶。艺术风格上朴素真切,清新自然,诗情画意,浑然一体。《题破山寺后禅院》是常建的代表作.  
(精品文档请下载)
三 课内探究  
1《题破山寺后禅院》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你读后有怎样的感受?  
   
2《题破山寺后禅院》中的“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历来为人所称诵的佳句,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两句中的“悦"“空”该如何理解?  
   
4诗的后两句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又使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四 诗歌赏析: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清晨”描绘出这座寺院的全境:初升的太阳,正照着寺院中高耸的树林。“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风光。“竹径”,竹林丛中小路。
“幽处”幽静的地方。“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木深",,意境幽邃,成为历史读者赞赏的名句。“竹径通幽处”,有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去描绘诗意的书作“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风光。“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使……空”。上句外表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是诗人表达了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水。
以上四句诗人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