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文档名称: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共13页).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2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共13页).docx

上传人:zongzong 2022/4/13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长沙岳麓书院导游词(共13页).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长沙(chánɡ shā)岳麓书院导游词
  岳麓书院创办于北宋开宝九年。即公元976年,是中国宋代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它经验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在清光绪二十九年,即19XX年,改制为湖南高益;“勉”强。意思是说,治学要不管安、利、勉哪种状况,只要锲而不舍,均能到达胜利的目的;下联的意思是说,要通晓天、地、人的道理,才能称得上“才”。也就是说要博学,以致成才。它表达出古代学者的人才观念,是由清代的进士,曾任湖南布政使的左捕撰写,当代书法家王超尘书写。










  大门
  岳麓书院历史经验过屡次兵与火与重建,目前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和根本格局。此时此刻看到的大门是清朝同治七年,即公元1868年重建的。门额“岳麓书院”四字为宋代真宗皇帝的题字。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XX年,宋代真宗皇帝认为岳麓书院办学很不错,山长周式德行称著,特殊召见周式,白拜国子监主薄,请他留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岳麓,不想留在京城做官,恳求回岳麓书院。皇帝就赐他经书和“岳麓书院”御匾,悬挂于大门正十方。岳麓书院从今天下闻名,前来求学者川流不息。大门两旁一幅闻名的对联“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相传清代嘉庆年间,岳麓书院进展大修,完工以后,门人请山长袁名撰写对联。袁名出了上联“唯楚有才”请学生应对。大家苦思不得结果。恰好贡生张中阶路过,他吐口而出;“于斯为盛”,对的非常奇妙。山长的上联初看好像简洁,实那么有难度。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虽楚有才,晋管用之”。这就要求下联也出自典故。张中阶对的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孔子曰,才难,不其言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都出自典故,意义关切,实为佳作。对联中“唯”和“于”都是语气助词,没有有详细意义,意思是说,楚国人才众多,而在这里尤为兴盛。这是前人对岳麓书院人才辈出的赞誉。确实,岳麓书院当时集中了一批历史上闻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如朱熹、张拭、王阳明等;也造就了一大批光荣照人的优秀学生,如哲学大师王夫之、启蒙思想家魏源、军事家左宗棠、外交家郭蒿涛、维新运动领袖唐才常,以及教育家杨昌济等等。说人才兴盛,实不为过。大门前有两个大理石的门当,据说是宋代的作品。正面雕刻有高浮雕的“三狮戏球”,表示国泰民安,祥瑞喜庆的意思;反面有“锦鸡芙蓉”意为“锦上添花”;其它图案如梅、兰、竹,荷花、白鹭等都反映了封建文人的世俗欲求和政治理想。岳麓书院是古代文人建筑,它广泛应用寓意深远的雕刻、对联、匾额等装修手法,把人生哲理、传统美德、儒家教训等与建筑结合起来,营造一种人文环境,到达教育人的目的,这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特征之一。大门左右两墙上也有一副当代学者的对联:“治无古今,育才是急,莫漫观四海潮流,千秋讲院;学有因革,通边为雄,试忖度朱张意气,毛蔡风神。 ”上联的意思是说,无论古往今来,治理国家,都是把培育人才作为急迫的任务,切不行无视世界的历史潮流和千年学府的作用。下联的意思是说,做学问,既有继承,有要有革新,英雄豪杰就在于能顺应时势,融会变通,试想一想,宋代的朱熹、张拭,近代的毛泽东、蔡和森,他们的治学方法,不是值得后人深思和仿效的吗?大门前是留影的好地方。照完像后,请接着前行。










  二门
  进入大门以后,我们看到的是二门。它采纳五间单檐悬山构造,中间开有三张门,花岗石门框;左右为过道,通南北斋舍。原门建于明代嘉靖元年,抗日斗争期间曾被日本侵略者飞机炸毁,这是11014年重建的。二门门额正上方悬有“名山坛席”匾,撰者无法考证。原匾为清同治七年所制,抗日斗争期间曾被炸毁,先匾为11014年复制。二门两旁有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上联出自〈尚书尧舜典〉,下联出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意为岳麓书院被浩瀚的林木所掩映,藏在地阔物博的岳麓山中。撰联者是清末“湖南高等学堂”的监视程颂万先生。二门过厅两边有清代山长罗典所撰的联;“地接衡湘,大泽深山龙虎气;学宗邹鲁,礼门义路圣贤心”。上亮点出岳麓书院的地里位置,山接衡岳,水临湘江,深山大泽,龙盘虎踞,气场非凡。下联描写岳麓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