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李村河流域治理突出问题和对策研究
摘 要:本次调研重点针对李村河流域水质环境、水体生态及排水管网。经调研发现李村河流域存在污水处理能力不足、处理设施布局不合理、排水管网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彻底、河道缺乏稳定水源补给、日常管理李村河流域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污水处理设施布局不尽合理、老城区管网不完善、雨污分流不彻底、河道缺乏水源补给、日常管理执法水平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造成河道水质环境较差。
点源排查治理不到位
沿线各支流除水清沟河、大村河与郑州路河进行过系统的点源污染排查工作外,其他未全面完成,点源污染治理不彻底。
存在大量临时截污措施
为提高污水处理率以及改善河道环境,李村河流域在各级支流陆续修建了大约150处临时截污措施,与市政污水管道之间设置集水管道,集水管管径从300mm~800mm不等,(过流能力60万吨/天),这些临时截污措施导致流域内雨污混流,大量雨水、地表水和地下渗水进入污水系统。
清水混入污水管网
因沿线有十多个村庄尚未完成雨污分流改造,以及雨污分流不彻底,临时截污措施将清污混流的污水纳入排污管道内,最终进入污水处理厂。从水量、水质、水温等方面体现出李村河流域存在严重的清水进入污水管网的问题。
污水溢流
李村河污水处理厂近年来长时间处于高负荷运行,污水处理厂进水主干管中水位较高。现状处理规模无法满足服务区域污水集中处理要求,致使李村河南北岸主干管高水位运行,导致水清沟河等截流污水无法进入主管,溢流河道,造成污染。临时截污措施将大量雨水、河水或地下水截入污水管道,增大的污水处理厂的水力负荷冲击,当污水来量大于污水厂能力时,污水通过排水管网倒灌回河道,造成污染。
污水处理能力不足
李村河污水处理廠一期工程于1998年2月投入使用,服务人口29万,服务面积29平方公里,日处理污水8万吨,根据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选用VIP处理工艺,执行GB 8978-8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二级排放标准,尾水排入胶州湾;在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颁布以后,对环境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加之李村河流域经济、人口快速增加,青岛市相继进行了水厂二期(9万吨/天)三期(8万吨/天)工程建设,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近年来,,同时崂山区污水接入李村河系统,污水处理能力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3 整治方案
整体技术路线:点源污染控制-雨污分流-清淤疏浚-污水厂建设-再生水回灌-水生态修复
点源排查治理工程
流域内污染源调查是工作基础,是治河先治污的起点。全面调查点源,把调查范围从河边向纵深延伸,由线及面,直至发现污染源头的办法;通过工程措施完善排水设施,通过行政执法纠正违法排放、占压等行为。
雨污分流工程
逐步拆除流域内所有临时截污设施是李村河水环境治理的关键。为实现清水入河,污水纳管,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的效能,降低单位化学耗氧量等污染物处理成本。必须加快沿线城中村老城区雨污分流改造,以彻底拆除所有的临时截污设施。
污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