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关于遏制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措施.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遏制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措施.doc

上传人:熙凤 2022/4/13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遏制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措施.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遏制我国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措施
张伟涛 【摘要】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是个系统工程,涉及会计准则体系、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系统、公司治理结构、法律环境等多方面内容。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现象很难根除,只能采取措施有效遏制。
【关键政府失灵的首要环节是政府观念认识上的变化,即不要盲目地将出现的会计信息虚假问题简单地归因于监管不足而不断地强化监管。对具体问题应进行具体分析,针对监管不足和监管过度的领域,分别采取不同措施进行辨证施治,才有利于最终走向适度监管的目标。
三、健全法律制度
我国法律对上市公司会计利润操纵处罚的主体包括公司本身、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不包括相关的地方政府及其官员,处罚最严厉的是《证券法》的规定,其中经济处罚部分由证监会做出,刑事处罚部分由人民法院做出。某些企业之所以肆无忌惮地进行利润操纵,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利润操纵的预期风险收益远远大于其预期风险成本。要有效遏制利润操纵,必须增加操纵成本,加大处罚力度,使操纵被揭露的成本远远大于其可能的收益,既可以使蒙受损失的投资者得到补偿,又能给造假者形成实在的经济压力,抑制其违法造假行为。然而,加强处罚力度虽是可行的方法,实施起来难度却相当大。我国上市公司绝对多数都是通过国有企业改制来,国有股和法人股居绝对控制地位。在管制过程中,政府担任多重角色,集会计信息提供者、使用者和监管者于一体。不少地方政府和企业间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希望有更多的本地企业能够上市,并希望上市公司能有很好的业绩,以便在资本市场上筹集更多的资金,并对其辖内企业倍加保护,企业采用包装上市、非规范资产重组、非规范关联交易等提升公司形象。这就很难使政府在监管过程中保持中立地位,实施处罚措施的力度也很难得到保证。
四、规范政府行为
一直以来,我国政府对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监督管理都采取“以我为主”的方法,即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来规范、要求。显然这种“垄断”式的管理是缺乏效率的,它忽视了会计行业自律的作用,并使被管理者产生抵触情绪。在日本,由于政府的集权式管理导致了日本严重的泡沫经济,目前政府则正在努力发展行业机构,发挥行业的自律作用,从而来增加监管的效率。在世界各国都在向政府主导、协调式管理方式转变的形势下,这种“垄断”式的管理方法必然要改变。另一方面政府监管的手段缺乏科学性,一些监管手段实施后取得的成效往往是事与愿违,如政府为提高对而提出了向国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的措施。政企分开一直是近年来改革的一项重点工作,但时至今日,政企尚未彻底分开。对此,应着力建立这样一种机制:政府不去过多干预上市公司的经营活动,不要“要数字”,“要利润”,应该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经济的健康发展出发,要求公司提供真实的财务报告。
五、完善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的公司制运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我国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行为,具体措施如下:
。在我国证券市场上,大多数上市公司是国有企业转变而来的,国有股在上市公司中占较大的比重。尽管我国的国有股减持计划一部分降低了国有股在上市公司中的份额,但国家股和法人股仍占绝对多数。在股权高度集中的条件下,大股东一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公司。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措施解决: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