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龙源期刊网
风景民族主义
作者:李政亮来源:《读书》2009年第02期
瑞典人类学家奥尔韦勒夫格伦(OrvarLofgren)在《度假》(OnHoliday)一书当中,相当有趣地讨论了风景龙源期刊网
风景民族主义
作者:李政亮来源:《读书》2009年第02期
瑞典人类学家奥尔韦勒夫格伦(OrvarLofgren)在《度假》(OnHoliday)一书当中,相当有趣地讨论了风景(landscape)在民族主义建构过程中的作用。凡事都与英国相较的十九世纪美国知识分子,内心其实相当自卑,美国既没有历史名胜古迹,也无专收贵族子弟的伊顿公学,更无牛津、剑桥等高级知识殿堂。不过,内心自卑的美国人却在自然原野当中,找出凝聚其国族历史的重要媒介——风景。随着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旅行产业的崛起以及作家游记的出现,迅速产生了哈德逊河与东部山景等地景,通过旅行,旅行者与风景在人与土地互动之间建立了美国认同。不仅如此,随后,美国的观光业更往真正的荒野西部前进,内华达山脉也成崭新的景观。除此之外,美国政府也介入风景的生产与界定,一八七二年成立的黄石公园就是一个例子。黄石公园是美国著名的国家公园,“国家公园”的概念在创设之初,是被视为国族意识的必须要素来考量的。
风景也因此不仅是自然风景,还包含人们对风景的诠释与运用。事实上,这与风景概念在西方的转变有直接的关联。在文艺复兴之前,风景与自然的意义环环相扣。在文艺复兴以人为主体的思想出现之后,人们开始以自身的角度看待周遭的事物,也就是,主体/客体的二元关
系被确定。展现在科学方面的,就是物理学的“人作为自然支配者”的信念;展现在绘画方面的,则是得以表现空间的远近法(或称透视法)的出现;这样的思潮,也带来了哲学与社会科学的革命。与此同时,现实的客体与人所想象的表象也开始被区隔开。就风景来说,风景不仅是一种现实的自然景观,人们对风景的想象也开始成为风景的一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在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当中,风景也成为建构“想象共同体”文化政治的重要媒介。就此而论,德国可谓是其中的代表。德意志民族主义的建构过程当中,始终存在一个代表理性文明的他者——邻近的法国,面对十八世纪以来的启蒙运动,不仅法国思想家们自认代表一种普遍理性,就连德国也将之视为文明的典范。因此,十九世纪中期德意志的民族运动者只有另辟蹊径建立属于德意志的独特文化。格林兄弟就是一个代表性的例子,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