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技巧初探
摘 要: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留存的主要形式,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之一。学好文言文,有利于学生提升个人修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尚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方式传统,学生基础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技巧初探
摘 要: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留存的主要形式,也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之一。学好文言文,有利于学生提升个人修养,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尚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方式传统,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目的不明确等。本文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简单探讨了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文言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8-0051-01
DOI:.issn1673-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著作的主要存在形式,学好文言文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文言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难度大,考点多,只有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让学生学好文言文。
一、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越来越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当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方式依旧单一,教学方法老旧,课堂上主要采取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效果差。教师缺乏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课堂上缺乏互动。因为时间有限、教学内容多、教师耐心不足等原因,讲解文言文时教师往往只是泛泛地讲解文章意思,一般不会讲解文言文的出处,有什么典故等能真正吸引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兴趣的内容。文言文本身就是很成熟平淡的语句,较为枯燥,初中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因此难以静下心来深入了解文言文。
(二)学生基础薄弱
语文是一门注重积累的学科,古诗、文言文中的积累更为重要。考试时的课外古诗、文言文解析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解答这种题更要看平时的积累。语文虽然是九年义务教育中学生从小就接触的学科,但是大部分学生是初中才正式接触文言文,古文基础差、底子薄,学起来更为吃力。
(三)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教师教学目的有偏差
文言文是先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学习文言文应以陶冶情操,明事达理,提高自身修养为目标。但是学生往往没有认清学习文言文的真正意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避免地以应试教育为主,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导致学生文言文学习应试心理严重。且文言文本身具有逻辑严谨,内容成熟的特点,加上学生对文言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缺乏了解,领略不到文言文真正的魅力所在,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无味,没有主动探索知识的动力,导致文言文教学达不到理想效果。
二、初中文言文教学技巧浅析
(一)以有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文言文教学效果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式是教师解释文章整体意思,然后圈出关键词注释,重要句子翻译,学生的学习过程很被动,没有积极性。而且文言文作为古代文章,其思维方式、表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