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电线设计原理
*
本讲稿第一页,共二十九页
编者简介
工作经历:
上个世纪末开始在电线电缆行业摸爬滚打,至今已有9年有余,从一个不了解电线是怎么做出来的到如何设计将电线成本降至最低,性能发挥至最大,费了不少的功夫和时间,在这、PE(Polyethylene,聚乙烯)、Foam-PE、Foam-PE+Skin等。
绝缘材质一般依线材电气特性及相应安规标准确定。
*
本讲稿第十三页,共二十九页
电线电缆设计原理与技巧---绝缘篇
绝缘厚度(Thickness of Insulation):
一般电线电缆标准会规定绝缘最小平均厚度(Min Average Thickness)和任意点最小厚度(Min Thickness at Any Point)。
(如:UL 1061规定绝缘材质为SR-PVC,最小平均厚度为9Mil()、任意点最小厚度为7 Mil())
--- 1Mil=1Inch/1000=
*
本讲稿第十四页,共二十九页
电线电缆设计原理与技巧---绝缘篇
绝缘外径(Diameter of Insulation):
绝缘外径D2=导体绞合外径D+绝缘平均厚度t1*2
如UL 1061 28AWG电子线(Hook-up Wire):
导体绞合外径D=√N**d
=√7**
=
绝缘外径D2 =绞合外径D+绝缘平均厚度t*2
=+*2
=
*
本讲稿第十五页,共二十九页
电线电缆设计原理与技巧---集合篇
集合时绞线方向一般不作规定(多为S向)。
集合绞距设定为集合完成外径的20-30倍。
集合时,各芯线应按一定规律排列,使集合后外观圆整。
若集合时外观不圆整,允许加适量填充物填充,以保证线材圆整。
为了防止外被与芯线粘连,可在两者之间添加隔离物,即在集合时增加包带。
*
本讲稿第十六页,共二十九页
电线电缆设计原理与技巧---集合篇
包带(Wrapped Tape):
棉纸---抗张强度及伸长较差,价格便宜
透明麦拉---抗张强度及伸长较好,无屏蔽效果
麦拉铝箔---抗张强度及伸长较好,有屏蔽效果,但绝缘效果不及展翅铝箔
展翅铝箔---抗张强度及伸长较好,有屏蔽效果,绝缘效果好,价格高
*
本讲稿第十七页,共二十九页
电线电缆设计原理与技巧---集合篇
(续)包带(Wrapped Tape):
包带厚度用μm(1 μm=)表示。
常用棉纸厚40 μm、麦拉铝箔厚20μm
透明麦拉厚30μm、展翅铝箔厚43μm
包带宽度依集合外径和重叠率而定。
包带宽度=集合外径* π*(1+重叠率)
如:UL 2464 26AWG*7C铝箔宽度为:
D=(*3)* π*(1+25%)≈12mm
(通常重叠率要求为25%,π*(1+25%)≈4,所以一般将绞合外径*4即为包带宽度)
*
本讲稿第十八页,共二十九页
电线电缆设计原理与技巧---集合篇
集合外径的计算:
若集合芯线有两种或以上不同外径,集合外径可用几何图形模拟算出。
若集合芯线为相同外径,集合外径可用如下公式算出:
集合外径D3=芯线绝缘外径D2*绞合系数
如:UL 2464 26AWG*7C集合外径为:
集合外径D3=芯线绝缘外径D2*绞合系数
=*3
=3mm
*
本讲稿第十九页,共二十九页
电线电缆设计原理与技巧---集合篇
多芯线集合排列规则及绞合系数表:
*
本讲稿第二十页,共二十九页
电线电缆设计原理与技巧---屏蔽篇
屏蔽就是为了减弱电磁场的干扰,利用金属层将主串回路和被串回路隔开 。
依要求抗干扰的强弱,可采用单屏蔽和双屏蔽。
单屏蔽一般采用包铝箔屏蔽
双屏蔽一般采用包铝箔后再加编织(或缠绕)屏蔽。
*
本讲稿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九页
电线电缆设计原理与技巧---屏蔽篇
编织屏蔽( Braid Shield ):
编织屏蔽可消除各个方向上的干扰, 屏蔽效果高,结构稳定, 外观圆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