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核舟记 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核舟记 教案.docx

上传人:upcfxx 2022/4/14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核舟记 教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核舟记 教案
古文学****重在积累。从古今词义的变迁到古今句式的差异等等,引导学生在这些方面有意识地做些积累工作,对于进步学生的古文阅读理解才能很有帮助.
  本文的显著特点是:作者在完好而深化地理解雕刻家艺术构思的根底上,合理安排材载)
  由上述内容引申出本段有提示全文的作用。
  五、简介苏武游赤壁一事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武被诬以诗誹謗朝廷,,实际是流放;但他以读书和游览自娱,表现了旷达的胸襟。元丰五年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矾玩耍:一次是农历7月16日,《赤壁赋》。下文说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正是苏武在这两次游览中未后见到的景象,是脍炙人口的名句。(精品文档请下载)
  雕刻品“核舟"就是用文坛上的这个掌故作题材的。
  六、布置作业:
  预****课文第二至四段。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讲读课文第二至四段。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复****导入
  二、诵读第二段
  此段和以下两段的根本教学程式是:
  ①学生用一字一顿方式齐读一遍,老师按节奏领读一遍;
  ②解释词语,概括段意.
  ③练****背诵,并在试背过程中作诵读指导
  ④以提问方式外导学生弄清雕刻家的艺术构思.
  (以下只写解释、指导和提问的内容,不写过程。).
  1. 解释和指导:
  ①首句读法:“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②按这样的顺序记诵:舟首尾——-—旁开小富。
  窗启-—雕栏。窗闭-—见字.
  2. 提问:
  ①“山高月小”等四句为什么脍炙人口?
  (这正是在船上所见到的景象,一写水上,一写江边;一写秋景,一写冬景,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
  ② 雕刻者刻此16字,有什么意图?
  (借文坛掌故暗示舟在赤壁附近的江上。)
  三、诵读第三段。
  1.解释和指导:
  ①读法:“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珠/可历历数也”。
  ②注意层次:首句写三人的相对位置;第2至5句写苏、黄;
  第6至7句写佛印(“总一分”式写法)。
  2。提问:
  ① 雕刻家是用怎样的方式让人识别这三个人物的?
  (“峨冠多髯"是苏武的外形特征;佛印是和尚,一望而知;余下一人可谁知是苏轼的好友黄庭坚。)
  ② 为什么雕刻家选用了“共阅手卷”这个细节?
  (联络泛舟的背景来看这个细节,是足以表现人物的闲适生活和旷达胸襟,这正是雕刻品的主题。〕
  四、诵读第四段
  1.解释和指导:
  ①“横卧”:横放。楫横卧,以示不用。
  ③ 读法:“其人/视端/容寂".“端”,正.
  ④ 也是“总一分”式写法:前两句总写,以楫定位,故先出楫。后两句分写,先出居右者,后出居左者。
  2.讨论:舟子只能算陪衬人物,为什么把他们的表情动作刻得如此细致?
  (雕刻品是静止的,但“泛舟”的主题却要求给人以动的感觉。从揖“横卧"和两个舟子的自在神态可以看出,这时候的船正为《后赤赋》上说的是“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体焉”,这就有了动的感觉了。再加上居揖右那个舟子的“啸呼状”,还可以想像出此时江上有风,风助船行,“泛舟”的意味更浓。)(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