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县扶贫办 2016 年总结 2016 是“十三五”计划开局之年,是打响脱贫攻坚战役的第一年,是打好基础、确保我县 2018 年顺利实现脱贫目标的关键之年, 工作任务异常繁重。扶贫攻坚工作面对层层传导的巨大压力、纷繁复杂的工作局面和贫困对象强烈的脱贫愿望, 县扶贫办( 扶贫攻坚办、易地搬迁办) 全体人员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贯穿工作始终,齐心协力,科学有序,敢于担当,尽职履责, 如期圆满实现年度脱贫目标。县扶贫办荣获“全国扶贫系统先进集体”光荣称号。(一) 年度脱贫目标如期实现。经过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和党员干部职工结对帮扶,一年来脱贫攻坚成效显著。按照《** 县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脱贫验收办法》,通过入户核查、民主评议、农户签字、公示公告、审核确认等程序,最终确认 23 个贫困村符合脱贫的 7 条标准,实现“出列”目标, 765 3 户、 21003 人达到“一有、两不愁、四保障”的基本要求,实现“户脱贫、人消号”的脱贫目标。截止 2016 年 12 月底, ** 县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为 24 个贫困村,贫困户 15074 个、贫困人口 39088 人。(二)整村推进扶贫成效显著。在 23 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 创新完善“ 1119 ”模式, 为每个贫困村落实了帮扶县级领导、帮扶队长单位、帮扶企业及项目资金责任单位。加大贫困村合力攻坚力度, 依托贫困村脱贫攻坚规划, 统筹整合各类项目, 做到力量配置向贫困村倾斜、资源配置向贫困村聚集、项目资金向贫困村集中。共为 23 个贫困村整合项目资金 8 亿元, 村平投入 1426 万元, 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整体完成 90% 。强力推进贫困村集体经济创收, 23 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 5 万元以上, 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通过实施整村推进, 贫困村面貌焕然一新, 发展活力大大增强, 实现了贫困村“九有”目标。(三) 易地扶贫搬迁战果辉煌。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首战,为确保旗开得胜,我们紧紧围绕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逐级分解,细化措施,压实责任,高位推进,成为 2016 年脱贫攻坚工作亮点。全县精准锁定今后三年易地扶贫搬迁对象 5175 户、 13603 人,计划新建集中安置居民点 242 个。 201 6 年, 全县投入资金 亿元, 超额完成省定搬迁 1024 户 313 4 人, 市定搬迁 1463 户 4477 人工作目标。共完成易地扶贫搬迁 1790 户 4510 人, 其中新建集中安置居民点 107 个, 安置 111 6 户 2751 人,分散安置 674 户 1759 人,集中安置率 % 。加强搬迁后续扶持, 为每个搬迁户配套一个脱贫方案, 做到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同步, 确保了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同时, 采取极贫重扶的措施, 对贫困户危房进行加固修缮,全面实现住房有保障。(四) 精准扶贫到户卓有成效。扶贫到户是我县精准脱贫的又一工作亮点。认真落实“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总要求,切实打通扶贫到户“最后一公里”,使每个贫困户都享受了 1 项以上扶贫政策措施, 实现了贫困户扶贫项目资金、帮扶措施全覆盖。制定出台了精准扶贫到户工作方案, 2016 年切块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 2000 万元,按照“缺什么、扶什么,差什么、补什么”的要求, 对贫困户因户施策, 因人施法, 给予每户 4000 元的资金扶持, 使全县 5000 个贫困户通过发展生产实现脱贫消号。(五) 产业化扶贫扎实推进。统筹整合现代农业、退耕还林、财政扶贫、** 后扶等项目资金 亿元, 用于贫困地区群众发展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 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 全年发展和改造以柑橘、茶叶、核桃为主的经济林园 万亩, 新建、改造猪栏 5 万平方米。金融扶贫成为农村产业化建设及推进脱贫进程的强力支撑, 我们创新金融扶贫机制, 设立财政风险补偿金 1000 万元, 对有需求、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和落实扶贫帮扶责任的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给予贷款支持, 全年共发放金融扶贫贷款 万元,其中贫困户贷款 143 户 万元,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 12家 3250 万元、新型农村经营主体 46家 390 6 万元。积极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实施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通过多种扶贫途径,建立稳定增收产业。(六) 组织社会力量聚拢精准扶贫。省、市、县、乡镇四级共组建 186 个扶贫工作队, 其中省直工作队 4个, 市直工作队 8 个,县直工作队 113 个,乡镇工作队 61 个,派驻“第一书记” 47人、工作队员 498 人, 组织 8727 名党员干部职工结对帮扶 20588 个贫困户, 人均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