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2].docx

格式:docx   大小:12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2].docx

上传人:bkeck 2022/4/15 文件大小:1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2].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含义。
2、通过归纳课文的中心论点,让学生理解和学****文章的论证方法及论证思路。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的思想内14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含义。
2、通过归纳课文的中心论点,让学生理解和学****文章的论证方法及论证思路。
教学重难点
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整体把握
阅读课文,考虑:
课文阐述的话题是什么? 
例如:谈谈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自然科学。
作者的观点是怎样的?
例如:我们应该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二、精读揣摩
(一)
1、精读课文,小组研讨:
(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格物致知有什么意义?
(2)传统的中国教育表达了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吗?
(3)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4)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
2、小组反响
例如:
含义: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
意义: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究;第二,探究应该有想象力、有方案,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传统的中国教育“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理论才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
这是科学开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
第三,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二)考虑:“格物致知”的现实意义
例如: 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存一个疑心求真的态度,靠理论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才能和理论才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课堂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