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探析是枝裕和家庭电影的创作理念与叙事艺术.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探析是枝裕和家庭电影的创作理念与叙事艺术.doc

上传人:元春文档 2022/4/15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探析是枝裕和家庭电影的创作理念与叙事艺术.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探析是枝裕和家庭电影的创作理念与叙事艺术
邓雨晨 摘要:是枝裕和是“新日本电影新浪潮”的代表,始终专注于对家庭电影的拍摄,他在将日常生活娓娓道来的同时,也传递着其自身对于现实社会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思索。此外,是枝裕和通过其特有的散诈问题,影片中也充斥着对不完善的社会福祉、高失业率等众多当代社会病症的表象。在这之中,与剧情发展最为相关的是对孤老问题和儿童诱拐问题的描写。难得的是,是枝裕和并没有以同情者的身份抒发对剧中人的悲悯之情,也没有以批判者的角度指责主人公的系列行为,他所想要表达的是个人与社会的矛盾以及当下生活的不易,并揭露社会监管失职等现实问题。
二、对“家庭”本质的思考
在日本的家庭电影中,有关“家庭”本质的问题时常被提及和探讨。从是枝裕和电影中可以看出,血缘关系并不是定义“家人”关系的唯一依据,而其影片中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也往往不一定通过血缘关系来维系。如《如父如子》中,抱错孩子的两组家庭,在得知真相后并没有因为血缘关系的缺失而减少对孩子的想念、关爱。诚然,在影片中,父亲良多曾因为小庆不像自己一样聪明而不满。一心扑在工作上而对孩子缺少陪伴的他,理性、冷酷甚至无情地决定着孩子的去向,近乎自私地解决着这一令两组家庭揪心的问题。而他不顾一切地交换孩子后,却发现原生家庭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已深深地影响着年幼的亲生儿子琉晴,举手投足间都可以看出他对这个家的陌生、不适和失望。精英阶层的良多和开电器铺的斋木是全然不同的两个父亲,也代表着社会上截然不同的两类家庭。相比较于《无人知晓》,是枝裕和想要展现的已不是冷漠的社会,而是日本千千万万个情感相通的家庭。日本作为一个相对传统的国家,血缘关系或许是维系亲人情感最重要的纽带。而影片中,家人间的羁绊却已不再单纯地依靠血缘,这无疑是对“家庭”本质思想的一大突破。
在《小偷家族》中,血缘关系进一步被弱化,导演对家族概念方面的质疑也更为彻底。和亲生父母不同,治和信代的“孩子”是“偷”来的。孤寡老人、***犯和被遗弃的孩子共同组成了“小偷家族”,而这个“小偷家族”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属于社会的边缘人,无情地被世人遗忘或是遗弃。他们都努力相信着彼此就是对方的亲人和寄托,用力“偷取”着自身所缺失的情感。由于没有血缘基础,柴田家缺少传统家庭中的尊卑秩序,他们自然地呼唤着对方的名字,甚至毫不避讳地分享着有关亲密的言论。这种近似亲人却又超乎亲人的关系,或许是导演对“家庭”概念的一种新的理解和思考。此外,茗荷村、木之花等致力于消除家庭关系中等级制度、接纳社会边缘人的共同体的出现,也推动了导演对本片主题的思索。然而,在影片中,相亲相爱的表象背后却暗藏着人类的自私和互相利用。当困难或是危机来临之时,仅存的情感无法超越个体对于自身利益的追求和渴望,一系列的谎言和真相被揭露,本就若即若离的家庭成员随时可能面临永别。《小偷家族》所形成的临时家庭看似是一个近乎乌托邦式的情感堡垒,不被道德的准则和行为所改变和影响,而家庭内部却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
事实上,残缺的家庭和没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关系是是枝裕和一直以来所关注的问题。《海街日记》中同父异母的妹妹,《无人知晓》中被遗弃的四个同母异父的孩子,《幻之光》中跟着再嫁的妈妈来到全新家庭的儿子,是枝裕和一直在思考着血缘关系在家庭关系中所起到的作用:血缘关系可以被其他情感所超越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