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大道之行也》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道之行也》教案.docx

上传人:brozn 2022/4/15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道之行也》教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大道之行也》教案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的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设想,把握“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才能目的 
1.重视诵读,进步朗读和背诵 《大道之行也》教案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的 
1.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2.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设想,把握“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才能目的 
1.重视诵读,进步朗读和背诵才能,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进步诵读才能。 
3.联络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德育目的 
《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妙生活的向往,学****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二、教学重点 
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三、教学难点 
1.联络《桃花源记》,引导学生考虑,《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和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 
2.联络实际,引导学生考虑“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如今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这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祖先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本质,,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气氛。 
2.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关于文意的理解,可让学生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完成。对于和《桃花源记》的比较阅读,老师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讨论,生生互动;老师点拨,师生互动,这样利于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 
3.探究创新法。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考虑探究,鼓励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并为自己的奇思妙想而努力学****160;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理清文章整体思路,指导学生诵读;探究性思维训练,促进学生内化课文内容,联络实际,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
一、导入语.
假设同学们到南京旅游,一定会去中山陵。那里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长眠之地。在中山陵的大门上,镌刻着孙中山先生生前题写的四个大字—-“天下为公”。这四个字是孙中山先生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他题写的最多的一句话。它包含着孙先生为之奋斗一生的最高理想和最完美的社会设想。其实,这一句话最早出自于我国一部儒家经典著作——《礼记》.那么这四个字终究有什么含义?这什么被孙中山先生奉为一生理想?我们不妨走进这部两千多年前就出现的典籍,共同寻找答案.
(板书课题)
二、整体把握课文。
1、本课文是从《礼记》中节选的一段文字,编者以第一句话作为标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搜集全文阅读。今天我们只要研究这一段文字。
先请同学们共同朗读课文,请注意生字和特殊读音。
(学生朗读)
(老师点评朗读,如有必要可板书重点读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