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83].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83].docx

上传人:brozn 2022/4/15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83].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  
.   
3。联络学****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  
.   
3。联络学****实际,培养科学实验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2。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津津乐道于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四大创造和奥数夺冠的时候,你是否知道当代十大科技中没有一项为哪一项咱中国人的?直到如今,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理论动手才能,仍是不争的事实。问题出在哪里呢?
二、走进作者
丁肇中(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60年获得科学硕士学位,1962年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
三、预****检查
1、字词积累
(1)注音:丁肇(  )中   不知所措(   )
(2)释词:
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
致知:获得知识。
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2、整体感知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理解释,请找出来。
格物致知:格,推究,探察;致,获得。 
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物致知精神"就是“实验精神"。
论点:我们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请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构造给全文划分层次并归纳意思。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理解自然科学。
第二部分(2—5段):举例证明传统的中国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
第三部分(6—12段):理例结合,证明真正的格物致知是科学的实验精神。
第四部分(第13段):强调我们要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意义。
四、细读感悟
阅读2—5自然段,考虑
1、作者说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他怎么证明的?
举明代大理论家王阳明“格竹子”的事例证明。
2、按照现代科学的方法,竹子应当怎样“格"?
实验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观察,而是积极的、有方案的探测。
阅读6—12自然段,考虑
3、“实验精神”和“格物致知”是什么关系?
“实验精神”是“真正的格物致知"。
阅读最后一段,考虑:
4、作者认为今天的教育应当怎样发扬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在今天一般的教育里,,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存一个疑心求真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