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84].docx

格式:docx   大小:3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84].docx

上传人:brozn 2022/4/15 文件大小:3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184].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知识和技能
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理解格物致知精神的含义。
过程和方法
通过归纳课文的中心论点,让学生理解和学****文章的论证方法及论证思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联络学生实际,培养动迷津,告诉我们:在学****中,特别是在学****自然科学方面要有格物致知的精神.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考虑答复
1。什么叫“格物"和“致知"?课文中作理解释,请找出来。
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格,探察、,物体、事物。致,到达、得到。

讨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自然科学的问题。
?
中国学生学****自然科学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再读课文,梳理构造】
阅读课文,你能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出本文的提纲吗?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自然科学。
第二部分(2~12):分析问题。阐述文章论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第一层(2~5):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例举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己,强调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如今的世界。
第二层(6~10):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11~12):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并以自己举例。
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精神的意义,并对中国年轻一代提出希望。
【品味亮点词语】
1.“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究"中“唯一”一词为什么不能去掉?
“唯一”一词指出要想寻求真理,除了对事物进展客观的探究,别无它路,强调了理论、探究的重要意义.
2。“一个成功的实验需要的是目光、勇气和毅力。”“目光"“勇气"“毅力"这三个词语位置能互换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一个成功的实验首先要有目光地选择正确的目的,中选好目的后,要想使实验获得成功,勇气和毅力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这三个词位置不能调换。
【课堂讨论,拓展延伸】
1。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说理方法?请结合课文内容做简单分析。
引证法、例证法、比照论证。
2。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原因有以下三点:第一,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第二,这是科学开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第三,这是应对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
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存一个疑心求真的态度,靠理论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才能和理论才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思路明晰,说理充分,极雄辩地说明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学****它不仅增长了知识,而且大大开启了我们的思想之门。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精神,使自己成为一个努力探究、勇于理论、大胆创新的新世纪合格人才。【深化研读,探究方法】
1。思路明晰、缜密。
开头紧扣论题,由“格物致知”的出处,引出对其含义的理解和我国古代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的原因分析,澄清人们的错误认识;接着作者从实验过程的两个特点、中国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作者自己的亲身经历三个方面分析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最后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的两个意义,并发出号召。全文思路明晰,说理严密。
、道理论证和比照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