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221].doc

格式:doc   大小:21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221].doc

上传人:brozn 2022/4/15 文件大小:2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221].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陕西省榆林市清涧县昆山中学 惠欣
教学目的
知识和才能
1.理解并积累“缅怀、彷徨、格物致知、袖手旁观、不知所措”等词语。
2.理解“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和对于学****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从整体上把握文身事外”的意思。“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不参和、不过问或不帮助,含有该管而不管的意味。“冷眼旁观”指用冷静或冷淡、冷漠的目光在旁边观看,强调态度冷淡,坐视不管。
三、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划分文章的构造层次.
答案例如:第一部分(1):提出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自然科学。第二部分(2~5):举例证明传统中国教育的弊端是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第三部分(6~12):理例结合,(13):指出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在学术研究和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中的重要性。
2.简要概括本文的行文构造。
答案例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叶圣陶说过:“文章思有路,循路识斯真”。请简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例如:作者在开头提出论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自然科学”.,指出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一用现象为证,一用作者个人的经历为例,深化地揭露了传统教育的弊端,论证实验精神的重要性。而后,提醒其真正意义。结尾那么在此根底上,更加深化地提出对中国一代人的希望。最后,得出结论——“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考虑,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
1.《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所说的真正的格物致知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例如:《大学》里“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作者所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有两个方面:(1)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究;(2)探究应该有想象力、有方案,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2.传统的中国教育为什么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传统的中国教育有什么弊端?
答案例如:传统的中国教育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其弊端在于“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缺乏对理论才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精神的关键是什么?
答案例如: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格物致知”的精神,关键看他是否有对事物客观的、有想象力的、有方案的、积极的、主动的探究,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努力探究、勇于理论、大胆创新的精神。假设不具备这些,也就不具备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
4.为什么要提倡“格物致知"的精神?有何现实意义?
答案例如:作者提倡“格物致知"精神,原因有三:(1)这是由中国传统教育导致的中国学生的弱点决定的;(2)这是科学开展的历史和实验过程证明了的:(3)这是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必不可少的。作者提倡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即培养学生的实验精神,保存一个疑心求真的态度,靠理论来发现事物的真相,这对于今天素质教育中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才能和理论才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课堂小结
本文节选自丁肇中1991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情系中华”大会上发表的演讲,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