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249].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249].doc

上传人:brozn 2022/4/15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249].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学****生字词,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领悟“格物致知精神"的含义.
2、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篇章构造;学****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3、归纳课文的中心论点,学****举例论证和个科学家的身份,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进展了反思,提倡要以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去探求未知的世界.
4、学****生字词:
儒家(rú) 彷徨(páng huáng) 袖手旁观(xiù) 真相(xiàng)
5、理解生词。
6、老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课文可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三个部分来列提纲。
第一部分(l~2):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
第二部分(3~12):分析问题。
第一层(3~5):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举例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已,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如今的世界。
第二层(6~10):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第三层(11~12):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以“我”举例.
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四、老师小结:
本文由古代文化奠基引出观点,以王阳明和自己的实例为根据,针对传统教育下的中国学生,论证了格物致知的真正含义,号召中国学生应有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才能对世界有所奉献。
在平日的学****中我们也应该像科学家那样进展科学探究,体验学****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才能,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擅长质疑的科学态度。
五、布置作业:研讨和练****一。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这篇演讲词简短精要,朴实通俗,深化浅出,读来亲切有味,没有说教气息,这种风格也是漫谈式论说文的一个特点。这种风格的形成除了语言的明白通俗外,和行文的灵敏和说理方法的多种多样也是分不开的。采用的说理方法::开头引用《大学》中的“格物”“致知",《大学》中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八条目。二是摆事实和讲道理有机结合。列举事例时,。如中国传统教育吞没了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强调知识的获得是通过内心体悟和自我讨论,和科学进展的历史说明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形成鲜明的比照。
2、有人说中国的孩子“高分低能”“会读书不会研究"缺乏创新精神和理论动手才能。问题出在哪里呢?丁肇中教授的文章会给我们极大的启发。
二、品析课文,阅读考虑:
1、丁肇中教授在文章中指出中国学生应该怎样学****自然科学?
明确:要有格物致知精神。
2、“格物致知”出之哪里,它的意思是什么?
明确“格物致知”出自《礼记•大学》,丁教授引用“格物致知”的意思是从探察物体而得到知识。也就是通过实验得到知识.
3、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4、《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目的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5、这个目的和丁教授讲的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