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文档名称: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与施工监测方案-.doc

格式:doc   大小:1,425KB   页数:4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与施工监测方案-.doc

上传人:慢慢老师 2022/4/15 文件大小:1.39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与施工监测方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隧道监控量测
与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大纲
山 东 大 学
二〇一〇年八月
隧道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大纲
目 录
第一部分 隧道监控量测实施大纲 1
1 监测依据 1)根据隧道顶部地表沉降及拱顶沉降值对土体内部垂直位移进行回归分析;
7)根据回归分析数据求出每一断面沉降稳定值;
图3 横断面沉降随时间变化图
图4 横断面最大沉降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图
隧道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大纲
5
图5 横断面最大沉降量随开挖面距离关系图
(7)处理措施
1)在整理资料时,若发现地表位移量过大或下沉速度无稳定趋势时,对下部结构应采取补强措施。
增加喷混凝土厚度,或加长加密锚杆,或加挂更凑密更粗的钢筋网;
提前施作二次衬砌,要求通过反分析较核二次衬砌强度;
提前施作仰拱。
2)在整理资料时,若发现地表下沉速度具有稳定趋势时,应据此求出隧道结构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上的最终荷载,以便对结构的安全度作出正确的判断
3)若经过对各种量测数据联合反分析后,发现初期支护或二次衬砌结构安全系数较大,在经过设计人员同意后,可对下一段与此地质类型相近的支护参数作适当调整。

(1) 周边位移监测
1)监测目的
地下工程开挖后,净空收敛也是反映围岩与支护结构力学形态变化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参数,通过监测可了解围岩和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
2)监测仪器
使用收敛计进行监测。
3)测点布设原则
周边位移监测最重要的是合理确定监测断面的数量,而断面数量的确定应从国家隧道施工技术规范相关内容和设计图纸要求这两方面充分考虑。并应遵守如下原则:
,按设计单位的指导意见考虑布置;
,按规范规定选择具有代表性地段进行布置。
当然,在施工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每个断面上周边位移的测线数量,根据隧道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的不同而不同,测线数量布置一般如表3
隧道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大纲
6
所示。
表3 周边位移量测断面的测线数
地 段
 
开挖方法
一般地段
特殊地段
洞口附近
埋深小于2B
有膨胀压力
或偏压地段
全断面开挖
一条水平线
 
三条或六条
 
短台阶法
二条水平线
四条或六条
四条或六条
四条或六条
多台阶法
每一台阶一条水平测线
每一台阶三条水平测线
每一台阶三条水平测线
每一台阶三条水平测线
周边位移测点与拱顶下沉测点布置在同一个断面上。在同一断面内,收敛基线的布设,应根据断面大小、开挖方法选择不同的布置形式。结合本项目隧道开挖方法,周边收敛位移量测断面测点布置图如下图6、图7。安装测点时,在被测断面上用风钻机或冲击钻成孔,孔径为40-80mm深度20cm,在孔中填塞水泥砂浆后插入收敛预埋件,尽量使两预埋件轴线在基线方向上并使销与孔轴线处于垂直位置,上好保护帽,待砂浆凝固后即可进行监测。
图6 上下台阶法开挖周边收敛位移量测断面测点布置示意图
隧道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大纲
7
图7 全断面法开挖周边收敛位移量测断面测点布置示意图
4)收敛观测方法
-;
,收紧钢尺,将销钉插入钢尺上适当的小孔内,用卡钩将其固定;

,两者相加即为测点间距离;
,先松开调节螺母,然后退出卡钩,将钢尺取下,擦净收好,并定期涂上防锈油脂;
(即隧洞位移收敛值)。
5)周边位移监测提交成果



,求出最终净空位移量;
(2)拱顶下沉监测
1)监测目的
了解断面变化情况,判断拱顶的稳定性,防止塌方。
2)监测仪器
使用水准仪和铟钢尺进行监测。
隧道监控量测与超前地质预报实施大纲
8
3)测点布置
与周边位移设在同一个断面,测点布置图示意图如下图8所示。
图8 拱顶下沉断面测点布置示意图
4)监测方法
在拱顶固定一带倒三角环的测桩,测试时将水准仪安放在标准高程点和拱顶测点之间,铟钢尺底端抵在标准高程点上,并将铟钢尺调整到水平位置,然后通过水准仪后视铟钢尺记下读数为,再前视普通钢卷尺(注意钢卷尺在每次测试时均要保持相同的张紧力)记下读数位,若标准高程点的高程为,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