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诗词诵读
第八单元 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内容索引
静 女
涉江采芙蓉
虞美人
贰
叁
壹
鹊桥仙
肆
壹
静 女
《诗经· 邶风》
【诵读诗韵】
根据下面诗中已标好的朗读节拍及韵脚,诵读全诗,感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突出表现了当时中下层士子的不满不平以及玩世不恭、颓唐享乐的思想情绪,这一侧面真实地反映了东汉后期政治混乱、世风没落的时代面貌。
起首一、二句叙述平缓,营造了一种优美的意境,令人产生无穷的遐思。“芙蓉”“兰泽”“芳草”等语,让人顿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感情的纯洁、美好。三、四两句自问自答,语气较为缓和,“远道”一词已为下文的情绪转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两句承上句“远道”而来,将“远道”的意思说尽。“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读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单、忧愁、怅惘地立在船头,回头望着故乡的方向,但看到的是不敢去仔细计算的漫长道路。“漫浩浩”一词,读起来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至此,抒情主人公痛苦到极点。
结尾两句从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产生了更深的担忧:如果两个相爱的人此生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忧伤以终老”了。黯然的情绪令人销魂!
【自读检测】
理解性默写
。
(1)《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并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还顾望旧乡
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巩固训练
,不正确的一项是
,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
舟摘几枝可爱的荷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
B.“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由来。
、六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
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归乡,长路漫浩浩。”
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
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
解析 “含蓄”的说法不当,诗歌的结尾两句是直抒胸臆。
,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有不连贯的地方,似乎是叙述的角度发生了变化。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变化的?
答案 既可以把该诗理解为女子思夫之作,也可以把该诗理解为游子思归之作。前一种理解,诗歌的后半部分为虚写;后一种理解,诗歌的前半部分为虚写。
返 回
叁
虞美人
李 煜
根据下面词中已标好的朗读节拍及韵脚,诵读全词,体会词韵。
【诵读诗韵】
李煜(937—978),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字重光,南唐元宗李璟第六子,于宋建隆二年(961)继位,史称南唐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在政治上失败的李煜却在词坛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称为“千古词帝”。主要作品有《虞美人》《浪淘沙》《相见欢》(又名《乌夜啼》)《望江南》《子夜歌》《破阵子》等。
【赏读提示】
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七日乞巧节,这天是李煜的生日。他与家人歌唱他的新词《虞美人》,因词中表达了对故国的深切思念,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将牵机药放入酒中毒死了他,年仅42岁,所以本词是他的绝命词。
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词人悲恨相续的心理活动。“春花秋月”,人多以为美好,可是,过着囚徒般生活的后主李煜,见了反而心烦,他劈头怨问苍天:春花秋月,年年花开,岁岁月圆,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完了呢?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好奇!然而,从后主处境设身处地去想,他对人生已经绝望,遂不觉厌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后主面对春花秋月之无尽时,不由感叹人的生命却随着每一度花谢月缺而长逝不返。于是转而向人发问:“往事知多少?”一下转到社会现实中来了,“往事”,自然是指他在江南南唐当皇帝的时候,可是,以往的一切都没有了,都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他深深叹惋人生之短暂无常。“小楼昨夜又东风”,缩笔吞咽。“又东风”点明他归来后又过
一年。时光在不断消逝,引起他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