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系统解剖学.docx

格式:docx   大小:29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系统解剖学.docx

上传人:薄荷牛奶 2022/4/16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系统解剖学.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肌的辅助装置:
(1)筋膜:
浅筋膜():多含脂肪,具有保护、缓冲作用特殊结构:1)手掌、足底处浅筋膜较发达:缓冲作用2)腹前外侧壁下部、会阴部:分两层,深层为膜性,几乎不含脂肪
深筋膜():
于四肢处,插入,两侧收缩可后仰。
(2)背阔肌(胸背N):
位置:起自隆椎以下棘突,止于肱骨小结节幡。位于背下部、胸的后外侧。
功能:使肩关节收、旋、伸。
(3)肩胛提肌(C3-C4肩胛背N)
位置:位于颈项两侧,肌肉向上部位于胸锁乳突肌深侧,下部位于斜方肌的深面,为一对带状长肌,起自上位
,肌纤维斜向后下稍外方,止于肩胛骨上角和肩胛骨脊柱缘的上部。
功能:上提肩胛骨,当肩胛骨固定时,可使颈趋向同侧。
(4)菱形肌(C4-C5肩胛背N)
位置:位于斜方肌深层,起于C6-T4的棘突,止于肩胛骨侧缘。
功能:上提肩胛骨,当肩胛骨固定时,可使脊椎胸段后伸。
(5)竖脊肌(脊N后支):
位置:位于棘突两侧深沟,在背浅肌的深方。
功能:单侧收缩使脊柱侧屈,双侧收缩使脊柱后伸、抬头。
(6)夹肌(2-5颈N后支的外侧支)
位置:1)头夹肌:起自项韧带下半部和C7-T4的棘突,止于颗骨乳突。
2)颈夹肌:头夹肌的外侧和下方,止于上位三个椎的横突。
功能:单侧收缩可使头转向同侧,脸转向对侧;双侧收缩可使头后仰。
6、胸腰筋膜:
分为浅、中、深三层:
(1)浅层位于竖脊肌的表面,侧加厚,附于椎骨棘突;外侧与背阔肌的腱膜紧密结合。
(2)浅层向延续与中层在竖脊肌外侧结合,并成为腹斜肌和腹横机的起始处。
(3)深层位于腰方肌的前面,被称为腰方筋膜。
7、胸肌:
胸肌包括胸上肢肌和胸固有肌:
胸上肢肌包括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等;
胸固有肌包括肋间外肌。
(1)胸大肌(胸、外侧N):
位置:位于胸廓前壁大部。起自锁骨侧半、胸骨、上位6个肋软骨和腹直肌鞘前层。
止于肱骨大结节幡。
功能:使肩关节收、旋、屈。若固定肩胛骨,可上提肋助吸气。
胸小肌(胸侧N):
位置:起自3-5肋外面,止于肩岬骨喙突。位于胸大肌深面,呈三角形。
功能:将肩胛骨拉向前下方,提肋助吸气。
前锯肌(胸长N):
位置:位于胸廓外侧。以8-9个肌齿起自上位8-9个肋的外面,止于肩胛骨侧缘和下角的前面。
走行:从肋软骨起始,肌束先向后外上方聚集,绕过胸廓外侧,向后上走行,经肩胛骨前方,止于侧缘和下角。
功能:将肩胛骨拉向前,使其紧贴胸廓。下部肌束可使肩胛骨外旋,助壁上举。若固定肩胛骨,可上提肋助吸气。
(4)肋间、外肌(肋间N):
位置:位于肋骨间,分别起于上位肋骨的上缘和下缘。
功能:肋间外肌肌束斜向下,能提肋助吸气;肋间肌肌束斜向上前,能降肋助呼气。
8、膈:
构成:由三部分肌束向中心走行,形成中心腱,因此中间是中心腱,周围是肌性部
位置:位于胸腹腔之间,构成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
作用:主要的呼吸机,协助呼吸。
膈肌收缩时,拉中心腱下降,以扩大胸腔容积,引起吸气。
膈肌舒时,中心腱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引起呼气。
膈与腹肌同时收缩,能增加腹压,协助排便、分娩、呕吐等。
第一裂孔:腔静脉孔,平对第八胸椎水平,通过下腔静脉第二裂孔:食管裂孔,平对第十胸椎水平,通过食管和迷走神经前、后干第三裂孔:中动脉裂孔,平对地十二胸椎水平,通过降主动脉和胸导管9、腹肌:
腹肌:位于胸廓下部与骨盆之间,参与构成腹壁。可分为前外侧群和后群。
前外侧群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斜肌、腹横机
后群包括腰大肌和腰方肌
(1)腹直肌(肋间N):
位置: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幡,止于剑突和5-7肋软骨前面。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两侧,被腹直肌鞘包裹。
特征:属于多腹肌,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腹。腱划与腹直肌鞘前层因肌节愈合而紧密结合,然而后腹无此特征,因而腹直肌后腹与腹直肌鞘游离。
功能:能使脊柱前屈,增加腹压。
(2)腹外斜肌(肋间N):
位置: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起于下位8个肋骨的外面,以肌腱终于白线。
特征:1)后下部肌束止于骼幡,其余向移行为腱膜,经过腹直肌的前面,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再与对侧腹外斜肌的腱膜相交错形成白线。
2)腱膜下缘增厚卷曲,连于骼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其一部分走向后外下方连于耻骨梳,形成腔隙韧带。
3)腹外斜肌腱膜在腹股沟韧带上方形成一个三角形裂孔,称为腹股沟管浅环,有精索(8)或子宫圆韧带(旱)通过。
功能:能增加腹压,使脊柱前屈、侧屈、旋转。
(3)腹斜肌(骼腹下N):
位置:位于腹外斜肌的深方、腹直肌的浅层。
走行:肌纤维呈扇形展开,上部止于下3对肋,中部斜向上方,下部斜向下方。后两部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