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文档名称:

糖尿病药物进展与评价.ppt

格式:ppt   大小:1,231KB   页数:4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糖尿病药物进展与评价.ppt

上传人:落意心 2022/4/16 文件大小:1.20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糖尿病药物进展与评价.ppt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糖尿病药物进展与评价
糖尿病年人均治疗费用(欧元)
T1DM:
T2DM:
遗传因素 :
研究结果发现,母系遗传高于父系
(56%) (49%)
空腹血糖受损(IFG) ,
不通过磺脲类
受体,直接与钾通道结合.
作用特点:直接刺激胰岛素释放,导致第一相胰岛素
分泌,
即服用.
促胰岛素分泌药——非磺酰脲类
1、第一个餐时血糖调节药
2、餐前15分钟服用
3、模仿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
4、主要用于2型糖尿病,特别是餐后血糖增高者
临床应用及评价
双胍类
三、 双 胍 类:
二甲双胍( 降糖灵)
苯乙双胍( 降糖片——少用)
☆ 特 点:
对正常人无作用,对2型糖尿病人均有作用
☆ 原 理:
① 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
② 增加糖的利用
增加糖的无氧酵解——乳酸性酸中毒
死亡率≥50%
体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用饮食和运动控制不理想者
作为一线用药.
双 胍 类
临床评价:
UKPDS(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显示长期(9年)
用此药治疗2型糖尿病过程中,不仅血糖控制
好,症状减轻,同时减轻肥胖程度,不易发生低
血糖,心梗发生率减少39%,糖尿病死亡危险因
素减少42%.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阿卡波糖(acarbose,拜糖平)
1、抑制α-葡萄糖苷酶 ※
2、治疗以餐后血糖增高为主的2型糖尿病患者
3、使用注意事项:
用餐前即刻整片吞服或与前几口食物一起
咀嚼服用。
用药期间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比例,限制单糖的
摄入量,以提高药物疗效。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作用机理



葡萄糖淀粉酶
多糖
单糖
寡糖或双糖
阿卡波糖
-
-
-
伏格列波糖
-
-
-
噻唑烷***类化合物
噻唑烷***类化合物 ( TZD )
吡格列*** 曲格列*** 环格列***、恩格列***
罗格列*** ( 太极—太罗)
☆ 引起2型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机制是:
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 和 胰岛素抵抗→ 2型糖尿病
指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TZD能增强靶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与竟争性激活PPARγ,调节胰岛素反应性基因的
转录有关。

(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受体γ )
【临床应用】
只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2型糖尿病及
胰岛素受体敏感性降低患者
美国临床内分泌医师协会(AACE)和美国内分泌学会(ACE)于2019年6月提出的2型糖尿病降糖路线图指出,当经过生活方式干预和(或)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治疗仍未达标的患者,应采用基础-餐时联合治疗方案,基础治疗可选择二甲双胍或噻唑烷***类以降低空腹和基础血糖,餐时治疗首选格列奈类控制餐后高血糖,这个控制血糖的治疗方案可使全天的血糖得以良好控制。HbA1c可在6个月内达标( HbA1c <%)。
选择抗2型糖尿病药物的原则
Hb是红细胞中一种重要成分,具有运输O2和CO2的生理作用,经过糖基化修饰的Hb叫糖化血红蛋白。正常人有少量的Hb被糖类修饰,生成HbA1c。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由于血中糖类增高,被修饰的Hb就会增多,所以生成的HbA1c就会增多。
HbA1c——是反映血糖水平的最佳指标
参考资料——HbA1c( 糖化血红蛋白 )
1、早期联合; 2、强强联合; 3、机制互补;
4、减少副作用; 5、减缓失效的速度
常见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联合是:
1、二甲双胍+磺酰脲类
2、若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血糖仍未达标,可选择
(1)二甲双胍+磺酰脲类+TZDs(或)阿卡波糖
(2)磺酰脲类+TZDs
(3)在继续口服药物的同时,睡前加用中效、长效胰岛
素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