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三字经的读书心得体会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我在此整理了三字经的读书心得体会,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而来的,较好地表达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很多名言警告,已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为人、勤学、处事、交友、行为的座右铭。关于为人,如”首孝弟,次见闻“;”父子恩,夫妇从;兄那么友,弟那么恭;长幼序,友与朋“;关于教子,如”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关于劝学,如”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苟不学,曷为
人“;”勤有功,戏无益“等,可谓金玉良言。
吸取全面的学问养分,方能成就全面开展的人。从这个角度而言,《三字经》可谓是一块“全养分饴糖”。说它“全养分”,是因为《三字经》仅一千多字,语言极其简练,内容却特别丰富,包括人生哲理、教子、劝学、常识、道德、礼仪、经书和借鉴等,择其要而去其枝叶,勘称“袖珍而浓缩的百科全书”。
比方常识篇,天文地理历史自然艺术生物等等,几乎囊括了当时人们已相识的各类主要学问。说它是“饴糖”,一是指其“口感”舒适,全文构造谨严,文笔自然流畅,深化浅出,讲求押韵,朗朗上口,特别适合儿童包括成人背诵识记;二是指其具有”缓释“功能,对儿童而言,识记后未必能全面理解,却能指导其日后的学习,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增多逐步理解它;三是指其具有回味丰富的功能,即使对于理解了其内容的成人而言,也是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三字经》作者具有非凡的概括和语言表达实力,这从其对历史的表述中便可见一斑。文中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寥寥三百余字,却集其要点和精华,让人耳目一新,颇有登高远望、一览众山小的感慨。如“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漫长。”寥寥48个字,却包含了夏商周三代的先后依次、“三王”所指、三个朝代的开国君王、持续时间,以及从夏朝起先摒弃禅让、王位世袭等丰富的学问。回想自己从小学到大学始终都在学习中国历史,却仍旧对于各个朝代先后依次、重要历史事
务、持续时间等颠三倒四或者一知半解,真是感慨万千。
《三字经》虽然重在传道,但是并非枯燥说教,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孝父,孔子拜师,赵普读《论语》,公孙弘抄书,孙敬头悬梁读书,苏秦锥刺股读书,孙康映雪读书等。这让人在学习中添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理解为人、处事、求学、交友等的道理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
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