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学校家长学校、家委会工作总结多年来,我校一直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积极实施 xxx x 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大纲, 把家庭教育指导看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创造适应于学生差异的教育,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教育理念, 为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提高未来公民的素质奠定了理论基础。现就我校几年来在家庭教育指导、研究等方面做如下总结。一、健全组织是开展指导、研究工作的保障我校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工作主要依靠三支队伍: 一支是以校长为首, 行政参与的家庭教育管理队伍, 负责指导、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一支是由校长挂帅,政教主任、教导主任、校外辅导员、年级组长、班主任等人员组成的实施队伍, 做到师资队伍多元化;一支是热心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家长为主, 主要成员是年级家长委员会、班级家长委员会成员, 在家长学校中起指导作用。三支队伍密切配合, 为家庭教育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二、强化常规是开展指导、研究工作的关键 1 、重视家访工作。家访时老师与家长联系的重要工作,是加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老师与学生、家长情感沟通的桥梁。因此, 我校要求每位班主任每学年对班级中的学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教师通过家访, 不仅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还有效地加强学生思想和心理方面的教育, 而且与家长之间建立起一种牢固的信任关系, 教师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为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构设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 、我校利用学校网页、家校互动等多种网络平台,设立了专栏,专门向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方法,开通了家长论坛,与家长共同讨论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难题,共同寻找解决的方法。网络设备使家长和学校的沟通得到加强, 让家长学到更多的家庭教育知识, 解决了长期困扰的许多教育难题, 为家庭教育开辟广阔的渠道。 3、坚持做好“四个一”——为了提升家庭教育的指导内涵, 我校还坚持做好“四个一”,即:一学期组织召开 2—3 次家长会, 家长会的形式多种多样, 有家长唱主角, 既有学生成绩突出的家长介绍经验, 也有学生成绩差的家长摆问题、找原因, 同时有科任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 还有班主任的家教知识传授。每一次家长会都是交流会、恳谈会、会诊会, 缩短了学校与家长间的距离,发挥了老师与家长相辅相成的教育作用,深受广大家长的好评; 一年级、六年级起始年级组织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将家长请进校园,请家长听课,进行家长问卷,召开家长代表座谈会, 听取意见和建议, 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通过让家长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 使家长都对自己的子女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为家庭教育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一学期班级利用《学生成长记录册》,反映学生在家在校各方面的情况:学校要求班主任一学期至少与家长面谈一次, 并要求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上做好详细的记录, 每月交政教处考核。三、特有的“双主体”合作模式是家庭、学校、社区三结合发展的保证 1 、设计构建了“双主体”家校合作模式的基本框架学校教育是一项服务,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成长同样重要,互相辅助, 才能产生最大效能。基于这样的理念, 我们设计构建了“双主体”家校合作模式的基本框架。在现代学校管理制度下“双主体”家校合作模式中, 我们对双方的角色是这样进行定位的: 学校教育是一项服务, 学校和家庭对学生成长同样重要,互相辅助,才能产生最大效能。从学校主体来说, 全面性、经常性、双向性、伙伴型的家校合作, 使以往的个别、零散、平面化转化为整体、系统、数字化;从家长主体来说,则是学校教育得到辅助、延伸和拓展。主体 1 在校长室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家长学校、、网上交流平台、家访等多种形式, 使学校各个层面的工作人员积极投入, 做好学校协助家庭教育和推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这两方面的工作。主体 2 通过三级家委会以及参与学校工作小组, 积极支持和参与学校的教育过程, 与学校保持良好沟通和协助学校推行活动,参与学校决策,提供意见。“双主体”家校合作模式遵循的是一种共同责任认识。它确认了家长的权利和义务。有利于发挥由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构成的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 对学生的学校教育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学校管理民主化、学校教育社会化, 实现家校一致, 协调互补,形成育人合力,提高育人效率。 2 、成立了家委会下设机构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要真正构建“双主体”家校合作模式, 必须主动让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基于此认识,我们在原有三级家委会的基础上,酝酿成立了参与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议事制度。我们在家委会下设五个工作小组,每组由一名校级家委会成员任组长, 内有 3~4 名家长代表,分别对学校的校务管理、教学质量、教育资源、学生素质评价、教师师德评价行参与监督之职。每学期召开 1~2 次议事会,对有关学校发展的重大事件进行讨论, 听取意见。为更好地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