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细胞质遗传-遗传学
*
第六章 细胞质遗传
Chapter 6 Cytoplasmic Inheritance
第一节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第二节 母性影响
第三节 叶绿体遗传
第四节 线粒体遗传
第五节 其它细胞质遗传因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配示意图
卵细胞
卵细胞
卵细胞
②原因
*
花斑枝条:
绿细胞中含有正常的绿色质体(叶绿体);
白细胞中只含无叶绿体的白色质体(白色体);
绿白组织交界区域:某些细胞内既有叶绿体、又有白色体。
∴紫茉莉的花斑现象是叶绿体的前体(质体)变异而引起的。
正常质体和
白色质体
随机分配
细 胞
正常质体
白色质体
正常质体和白色质体
绿色
白色
花斑
②原因
*
细胞学证据:
白色——白色质体
绿色——叶绿体
花斑——白色质体和叶绿体
*
花粉中精细胞内不含质体,上述三种分别发育的卵细胞无论接受何种花粉,其子代只能与提供卵细胞的母本相似,分别发育成正常绿株、白化株、花斑株。
花斑现象:天竺葵、月见草、卫矛、烟草等20多种植物中发现。
*
*
Evidence for another mode of inheritance: Leaf variegation and the inheritance of achlorophyllous (white) plants
不含叶绿
素的
叶绿体
含叶绿素
的
叶绿体
*
2、玉米条纹叶的遗传
胞质基因遗传的独立性是相对的,有些性状的变异是由质核基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1943年,Rhoades报道玉米细胞核内第7染色体上有一个控制白色条纹(iojap)的基因ij,纯合ijij株叶片表现为白色和绿色相间的条纹。
*
正交试验
3:1
(纯合时ij核基因使胞质内质体突变)
IjIj ♀
绿色
×
ijij ♂
条纹
P
Ijij 全部绿色
F1
IjIj
绿色
Ijij
绿色
ijij
条纹
F2
3∶1表明绿色和非绿色为一对基因的差别。
这个由隐性核基因所造成的质体变异具有不可逆的性质,质体变异一经发生,便能以细胞质遗传的方式而稳定传递。
*
反交试验
Ijij ♀
条纹
×
IjIj♂
绿色
IjIj
绿
IjIj
条
IjIj
白
Ijij
绿
Ijij
条
Ijij
白
ijij ♀条纹
×
IjIj ♂
绿色
P
Ijij
绿色
Ijij
条纹
Ijij
白色
F1
(绿色、条纹、白化三类植株无比例)
在连续回交的情况下(轮回亲本为绿株),当ij基因被取代后,仍然未发现父本对这一性状产生影响。
*
3、衣藻的核外基因
1954年Ruth Sager等研究了单细胞藻类-衣藻的红霉素抗性(eryr)。
单细胞绿色藻类,属真核生物,含有一个大的叶绿体和数目众多的线粒体。两种交配类型:正接合型(mt+)和负接合型(mt-)。
*
解释:
抗生素抗性因子只能由mt+亲本传递,且在减数分裂中不发生分离。抗性基因来自叶绿体, mt-的叶绿体在接合中总是被丢失。
*
第四节 线粒体遗传
*
线粒体遗传
㈠、红色面包霉缓慢生长突变型的遗传
两种接合型均可产生原子囊果(卵细胞)和分生孢子(精细胞)。
*
原子囊果(卵细胞)
分生孢子(精子),仅提供单倍体的核
1、红色面霉缓慢生长突变型
生化分析:突变型不含细胞色素氧化酶,这种酶是由线粒体控制合成的,观察到缓慢生长突变型线粒体结构不正常认为有关基因存在于线粒体之中,由母本传递。
*
2、啤酒酵母的小菌落突变
1940年,Boris Ephrussi首次描述小菌落突变现象。
分离鉴定三类小菌落:
⑴分离型(核基因突变)
⑵中性小菌落(单亲遗传)
⑶抑制性小菌落
*
正常菌落杂交的后代孢子中,一些长成大菌落,另一些为小菌落,不成比例。
*
两种交配型对二倍体的细胞质的贡献相等。
*
小菌落酵母细胞内缺少细胞色素a和b、细胞色素氧化酶不能进行有氧呼吸不能有效利用有机物产生小菌落这种小菌落的变异与线粒体的基因组变异有关
*
第五节 其它细胞质遗传因子
*
一、共生体的遗传
㈠、共生体(symbionts)
不是细胞生存所需要的必要组成部分,仅以某种共生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之中的细胞质颗粒。
能够自我复制,或者在核基因组的作用下进行复制;
对寄主表现产生影响,类似细胞质遗传的效应。
*
㈡、草履虫放毒性的遗传
1、结构
草履虫(Paramecium aurelia) 是一种常见的原生动物,种类很多。
大核(1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