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
Archive for 七月, 2011
的往事:年輕小伙子從上海到杭州,靠窗
座位有個木架,架上一個小洞,剛好放進個玻璃杯,車掌來到,裝入龍井,再沖
熱水。
碧綠的茶葉跟着火車的晃動,一上一下,好像在打筋斗,從不外漏。望着它,家
父深感火車旅行的情趣。
這故事聽完再聽,恨不得親自馬上趕到一試,但當今的滬杭線上,也無此情景吧。
Posted in 蔡瀾文章 | Comments Off
凉意
2011/07/26
夏日炎炎,如何避暑?最先想到的是去澳洲和紐西蘭,它們在地球相反的另一
邊,當今入秋,是個好去處。但此二地悶死人,除了到墨爾本吃勇記和萬壽宮之
外,很難住得下去。
南北極、北歐吧?看白熊、企鵝及冰山,更無聊。北歐沒甚麼好東西吃,除到被
譽為當今最佳餐廳 Noma 試菜,但專程去好像不太值得。從香港沒有直飛哥本哈
根,乘 KLM 的話,得在亞姆斯特丹轉機,但自從丁雄泉先生仙遊後,我已失去
對這個城市的興趣。
北海道還是一個最佳選擇,我是不怕甚麼輻射的,可以考慮。
留在香港,人熱得頭昏昏地,門口也不想踏出一步,連上餐廳試菜也懶了,只有
在家做菜了。
凉麵不錯,買包北海道拉麵,淥熟後,上面鋪青瓜絲、火腿絲和蛋絲,加肉汁和
糖醋,放幾粒冰塊下去拌了又拌,吃時再添一小匙黃芥末,是豐富的一餐。要不然,韓國辣醬麵也行,他們的麵用薯仔做,煮久了也不會一塌糊塗,還是有
彈性。加雪梨、芝麻汁和韓國泡菜,亂兜一翻,有了辣椒醬,刺激得不得了。
食完吃西瓜,要凍得冰冷的,夏天和西瓜總是連想起來,有時不吃,亦感凉意。
說到凉意,風鈴、麻質的內衣、草蓆,都可以產生,甚至點一圈蚊香,最好是有
一個象牙織的抱枕,但這太奢侈,用藤製品代替也不錯。
很佩服那些學禪的人士,說甚麼心清自然凉,我可做不到,還是開足冷氣,加幾
把風扇吧。
Posted in 蔡瀾文章 | Comments Off
如何成為專欄作家(下)
2011/07/22
「你寫了那麼多年專欄,為甚麼不被淘汰?」記者說。
這個問題問得也好。
長遠寫了下來,不疲倦嗎?我也常問自己。我也希望有更多、更年輕的專欄作者
出現,把我這個老頭趕走。
「當今的稿費好不好?不寫是不是少了收入?」
香港文壇,專欄作家的收入,到了今天,算好的了。但我們這群所謂的老作者,
都已有其他事業,停筆也不愁生計。專業寫作的當然有,像李碧華,但她也有寫小說和劇本的豐收。亦舒的專欄很少,
她還要每天坐下來寫長篇小說,是倪匡以外的少數以筆為生的一位人物。
我從不以為一代不如一代,相信青出於藍,新的專欄作者一定會產生,但是要寫
專欄的話,必要知道甚麼是專欄的精神開始。
這種神髓,主要來自耐看,舉一個例,像一幅古代的山水畫,很平淡,愈看愈有
滋味。嶺南派的作畫,非常逼真,即刻吸引人家看,但始終不是清茶一盞,倒像
濃咖啡和烈酒,喝多了生厭。
作者要有豐富的人生經驗,一樣樣拿出來,比較容易被接受。有幾分小聰明,一
鳴驚人,但所認識的事物不多,也不是理想的專欄作者,有次出現了一個,寫得
十分好看,但金庸先生很了解這個人,說:「看他能寫多久?」
果然,幾個月下來,十八般武藝已用光,自動出局。
作者需要不斷地吸收,才能付出。不恥下問。旅行、交友、閱讀、愛戲劇電影、
繪畫、音樂等等,是基本的條件。專欄作者和小說家完全是兩碼子事,後者可以
把自己藏起來,編寫出動人的故事,但是前者赤裸裸地每天把生活點滴奉獻給讀
者。想過甚麼、做過甚麼,都在每天的專欄看得清清楚楚,是假裝不出來的。
為甚麼好作者難於出現,這和生活範圍有關,有些人寫來寫去,都談些電視節目,
那麼這個人一定是宅男宅女,不講連續劇,也只剩下電子遊戲了。
有些人以飲食專家現身,一接觸某某份子料理,驚為天人,大讚特讚,也即刻露
出馬腳。
更糟糕的是寫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子女、親戚,甚至於家中的貓貓狗狗,一
點友人的事跡也不提到。這個作者一定很孤獨,孤獨並非不好,但必須有豐富的
幻想力,不然也會遭讀者摒棄。
我們這些寫作人,多多少少都有發表慾,既然有了,不必要扮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