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doc

格式:doc   大小:516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hetyo 2022/4/16 文件大小:5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认识分数》教学设计.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学****背景】
《认识分数》是苏教国标版第六册第64~65页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认识了一个具象整体的几分之一,五年级下册将认识分数单位、《认识分数》,在分数意义的教学中有着承上《认识分数》教学设计
【学****背景】
《认识分数》是苏教国标版第六册第64~65页的内容。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认识了一个具象整体的几分之一,五年级下册将认识分数单位、《认识分数》,在分数意义的教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册在设计上围绕两次迁移进展:首先从认识单个物体的四分之一迁移到认识多个物体的四分之一;然后由认识四分之一迁移到几分之一。同时还要注意打通新知和旧知的关节,让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到:无论是一个物体还是一些物体,我们都可以把它看作一个整体,只要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把本课的知识纳入已有的认知构造中.
学生的数学学****是“建立在经历根底之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三年级上册学生在认识了把一个东西、一个图形平均分后,,打破原有认知构造,顺应“一些物体可以看作一个整体”的新知,并把通过平均分得到的几个物体看作一份,突出“几份中的一份"这一本质关系。小学生的思维以详细形象思维为主导,所以往往在“个数”、“平均分的份数"、“表示的份数”上纠结不清。通过外部操作过程中积累的活动经历,促成一个抽象整体的自主建构,将学生的关注从“个数”较好的聚焦到“份数",构建分数表示“部分和整体关系”的本质属性。
在着手设计《认识分数》这一课时,我思索着将知识镶嵌在情境中,最初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复****旧知
(屏幕出示分数)提问:看到,你会想到些什么?
2.小结
在大家的举例中,有把一块饼这样的一个物体平均分的,,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它的。
板书: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它的。
二、探究新知
1.观察考虑,初步感受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1)提出问题
把4个桃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2)操作演示
我们可以把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展示一下表示整体的圈,并放上去。)。
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出示分隔线)
每只小猴分得4份(分别指出四份)中的一份(指其中一份),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
(3)总结提升
提问:这里的分母4表示什么?是4个桃吗?这里的分子1又是表示什么呢?是1个桃吗?
小结:这里的分母4不是表示4个桃子,而是表示把这4个桃子平均分成4份,分子1也不是表示1个桃子,而是表示1个桃是其中的1份。
2.动手操作,进一步体会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提问:4个桃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
指名演示交流:
把4桃看做是一个整体(放上圈),平均分成2份,(出示分隔线)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
提问: 的分母2表示什么?分子1表示什么?
小结:这里的分母2表示把4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2份,分子1表示2个桃就是其中的1份.
3.比较分析,深化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
(1)总数一样,平均分份数不同
提问:刚刚把4个桃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