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S”的浪漫故事
李 沐 “S”,曲线任意地滑动,仿佛只是用笔轻轻划出就有一个浪漫的故事。
十八世纪?欧洲――
“S”,贵妇高耸的假发所形成的轮廓;“S”,蕾丝镶边的褶皱与缠绵而形成的花纹;“S”,篷“S”的浪漫故事
李 沐 “S”,曲线任意地滑动,仿佛只是用笔轻轻划出就有一个浪漫的故事。
十八世纪?欧洲――
“S”,贵妇高耸的假发所形成的轮廓;“S”,蕾丝镶边的褶皱与缠绵而形成的花纹;“S”,篷篷裙的鲸鱼骨支架撑起的造型和幕布般华丽裙裾下曼妙的身姿……
三个世纪前,庄严盛大的巴洛克艺术在“太阳王”路易十四执政后期悄然褪去光环,落寞的贵族阶级殚精竭虑地攫取和挥霍尚且可以支取的荒淫逸乐,随着中国文化在法国上流社会风靡一时,路易十五时期的社会观念逐步向享乐主义转变。
在浮华精致、纷繁琐细、精雕细琢、甜腻柔媚中,更加自由化、人性化的洛可可风格诞生了,并迅速成为横扫18世纪欧洲的流行。富有想象力的“S”形趣味则是洛可可风格最鲜明的体现。无论是老式庭院的小花园中精巧的小型假山和弯弯曲曲的鹅卵石小路,还是模拟贝壳、漩涡、卷草等装饰的盘曲缠绵,“S”永远是洛可可的最爱。
洛可可艺术最初发源于建筑领域,在巴黎苏俾士府邸仿佛仍能看到当年沙龙的逍遥自在、闲适享乐,而波茨坦的无忧宫的奢华与雕琢更是依稀可辨洛可可的瑰丽,“S”的随意、“S”的装饰性尽显无遗。随之而来的便是洛可可风格在音乐、绘画、雕塑,乃至文学中弥漫开来。斯卡拉蒂的奏鸣曲用羽管键盘的交替编织出轻松愉悦又极具装饰性的乐章,莫扎特的小夜曲则用提琴的弓与弦的轻吻演绎出自然简朴、精致灵动的美感,“S”般富有戏剧性的活泼柔美在洛可可风格的音乐中流露出别样的风采。从华铎梦境一般令人神往的贵族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景致明亮却充满哀愁的“雅宴”,至弗拉格纳尔华丽画面和轻快笔触所呈现出来的伤感而浪漫的感性世界,洛可可艺术的“S”美感在布歇笔下的蓬巴杜夫人身上亦得到完美诠释,这位极力追求洛可可风尚的女性最终颠覆了整个欧洲的艺术潮流,也将人们引入她的记忆,展开想象――
回到一个普洒阳光的下午,蓬巴杜夫人在重重蕾丝、层层褶裥的簇拥中缓缓地踱着步子,阳光亲吻着她白皙嫩滑的皮肤,微风吹拂着她柔软秀美的卷发,树阴下、秋千旁、草地中、长椅上。遥想在皇宫顶楼的岁月,眺望贝尔维尔城堡,手中洋伞随意地摆弄着、羽毛扇轻快地飞舞着,丝丝凉意涌上心头,嘴角上扬露出浅浅的微笑,眯起双眼仰面嗅着阳光的味道,一切惬意都发生在这个无忧无虑的悠闲下午……洛可可的魅力不仅在艺术领域大放光彩,更在蓬巴杜夫人的推动下渗透进人们的生活,也许只是“蔷薇蓬巴杜”瓷器,或许只是跟她芳名有关联的化妆品或是丝带,但其中来自“S”形趣味的灵感成为人们日常消遣的源泉。
然而,“为艺术而艺术”的洛可可没能将浪漫进行到底,它在贵族阶级的衰败中渐渐消亡,而中产阶级的崛起又拉开了新古典主义的序幕。忘却不了的时间却忘却了当年的繁荣,洛可可艺术仅昙花一现便带着它的奢华销声匿迹了,“S”的浪漫,也伴着衣香鬓影随风而逝……
“S”,曲线任意地滑动,在“仿佛”中又经历了一个浪漫的故事。
二十一世纪?世界――
“S”,时尚女性卷曲秀发的动感与轻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