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拉斯克奖”.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拉斯克奖”.doc

上传人:学习一点新的东西 2022/4/16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拉斯克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拉斯克奖”
本刊编辑部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拉斯克奖”
外界评价屠呦呦是
“距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
[新闻回放]
2011年9月23日,屠呦呦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拉斯克奖”
本刊编辑部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拉斯克奖”
外界评价屠呦呦是
“距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
[新闻回放]
2011年9月23日,屠呦呦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领奖。当日,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81岁的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据了解,屠呦呦1930年12月生于浙江宁波,现为中医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最早提出用***提取青蒿,对研发***起到关键作用,从而创制新型抗疟药。
屠呦呦获奖也引发了科学界的讨论。不少学者认为,屠呦呦现今81岁高龄,其履历除了发现***之外,关于她的介绍平凡得不能再平凡,可就是这位“无博士学位、无海外留学背景、无两院院士头衔”的“三无”科学家,她的成就与袁隆平的水稻一样获得世界承认。
“拉斯克奖”被看作是诺贝尔奖的“风向标”,素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誉。1997年以来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近一半也是拉斯克奖得主。无怪乎外界评价屠呦呦是“距离诺贝尔奖最近的中国女人”。

关键词1:寂寞与坚持
屠呦呦是个典型的科学家,不善交际,几乎从不曝光于聚光灯和公众视野,更不会成为电视访谈中的明星;不像有些科学家什么时髦就搞什么,而是持之以恒地坚守自己的目标,对***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虽然已是81岁高龄,仍思维清晰,至今仍承担了很多课题,还带研究生,也经常参加学术活动。
她是一个执着的人,当时做***的时候她自己也没有把握,但非要攻下来不可,亲自到海南岛疟区恶劣的环境里搞实验,仅对***的试验就经历了190多次失败……最终淘尽黄沙始得金。
屠呦呦也经常感慨,说现在很多人做科研不踏实,不愿坐冷板凳。她不仅批评科技界追求功利的浮躁之风,对学术造假等不端行为更是深恶痛绝。如果拉斯克大奖不颁给她,她在中国就是一个默默无闻的科学工作者,中华民族之所以在百般磨难中坚持至今,就是因为有屠呦呦这样伟大而平凡的一员。
[观点解读]
没有半点浮躁,不怕失败,发现***40年,尽管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荣誉,但仍是“默默无闻地工作”、“持之以恒”,这是一个科学家的美德。而在当下,被利益牢牢攫住、被势力和物质绑架、将科学的理性与天性强行扭曲的专家、学人并不少见,如果真要问上天何以格外垂青屠呦呦,正因为她展现出一种脚踏实地、老老实实的科研作风。这是一个科学家有所建树的必然前提。
关键词2:冷静与沉淀
多年来,我们总是在钦羡的目光中,看着人家一次次将诺贝尔奖项席卷一空,国人的诺奖情结,已是挥之不去。这恰恰是怀抱诺奖情结者陷入的误区,真正有志于科学探索的科学家,往往不以诺奖为目标。但诺奖得主却有一个显著的共性,就是几乎都执着于科学的探索,并潜心献身于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如果没有这样的动机,又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