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肾结石的病因及治疗
摘要
肾结石是发生于肾盏、肾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的结石。结石对肾脏的危害主要在于阻塞尿路,并对尿路粘膜直接损害,导致肾功能减退。肾结石是肾脏重要的常见病,其发生率与地理环境、生活习惯、水质和人种等因素有关。成都肾在酸性尿中溶解度低,可拆出结晶。 
(6)氯苯喋啶    该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可在尿中引起结晶,也可促使过饱和草酸钙形成结晶。
4.肾结石成石的局部因素
(1)尿滞留    各种原因的尿路梗阻均可引起尿滞留,使尿中晶体沉淀而导致结石形成。   (2)感染    尿路感染可因细菌感染产生结石基质、坏死组织,改变尿液酸碱度,扰乱晶体和非晶体间平衡等机制影响结石的形成。   (3)异物    尿路中的异物可成为尿石的核心而逐渐形成结石。
6.结石的成分
结石成分主要有6种。按所占比例高低顺序排列如下;草酸钙、磷酸钙、尿酸盐。磷酸胺镁、胺氨酸及黄嘌嘌呤结石,多数结石混合2种或2种以上成分。
(1)草酸钙结石    为最常见的结石,肉眼观察呈深褐色,在X线平片上显示清晰,质地较硬。
   (2)磷酸钙结石    此类结石体积较大,多呈灰白色,不透X线,形状不一,硬度较低。
(3)尿酸和尿酸盐结石    约占结石的5%~8%,能透X线,结石为圆或卵圆形,光滑或粗糙,黄色或棕色,坚实。
(4)磷酸钙结石    较常见,占肾结石的10%~15%,以女性多见,多见于尿路感染病人,中等度不透X线、且密度不均匀,结石呈灰白色,质脆。
  (5)胱氨酸结石    占肾结石1%左右,外观多呈黄腊样,X线平片上均匀显影,酸性尿环境下易形  成此类结石。
  (6)黄嘌呤结石    此种结石罕见,呈黄蓝色或珠红色,圆形,纯黄嘌呤结石可以造过X线。
二.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的方法
用碎石机进行体外冲击波碎石
通过一些内镜(如肾镜、输尿管镜等)来取石或碎石。
手术治疗
药物排石
(一)防治结石的形成和复发
1.去除肾石的发病诱因   
积极治疗形成结石的原因,如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的摘除甲状旁腺,治疗恶性肿瘤,控制肾盂感染和解除尿路梗阻,均为防止结石形成和复发的有效措施。
2.一般治疗
(1)保证充分饮水:最好饮用含矿物质少的磁化水,使每日尿量超过2000ml,可稀释尿液、减少晶体沉淀、冲洗尿路和排出微小结石。
(2)饮食:饮食成分应根据结石种类和尿液酸碱度而定。对于草酸钙结石,应避免高草酸食物如菠菜、蕃茄、土豆、甜菜、龙须菜、果仁、茶叶、可可、巧克力等。以及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奶酪等。对特发性高钙尿应限制钙摄入,以减少尿钙含量;对非高尿钙的复发性草酸结石,毋需低钙饮食。如因低钙饮食致使尿草酸排泄增加而形成结石者,也不宜采用低钙饮食。控制钠摄入,钠摄入过多可使尿钙排泄增多。高尿酸血症和高尿酸尿时要吃嘌呤饮食,避免进食动物内脏,少食鱼和咖啡等。
3.药物治疗
(1)高钙尿:因原发性甲旁亢、类肉瘤病、甲亢、多发性骨髓瘤等引起者应作相应治疗。其他病因者可采取下列措施。  1)噻嗪类利尿剂:双氢克尿噻每日50~100mg,或相应剂量的其他利尿剂。
2)磷酸钠纤维树脂:每次2.5~5g,进食同时服用。同时应适当限制草酸摄入,而补充钙。
 3)正磷酸盐:每日1.5~2.0g磷元素,分3~4次服用。肾小球滤过率低于30ml/min者和尿路感染者不用,因可引起转移性软组织钙化和感染性结石。
(2)肠源性高草酸尿:可用氢氧化镁或氧化镁。消胆胺可纠正肠吸收脂肪不良,但不能持续抑制吸收草酸。
(3)低尿枸橼酸性含钙肾结石:用法为每日3~6g,分三次服用。部分患者可有轻度胃肠道反应,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4)尿酸结石:枸橼酸钾临床首选,剂量为30~60mmol/d。若同时有血尿酸增高,宜加服别嘌呤醇,控制血尿酸浓度后即改为维持量。
(5)胱氨酸尿和胱氨酸结石:在保证充分饮水(常>3L/d)和碱化尿液(pH>7.5)治疗无效时,可应用D-青霉胺治疗,每日1~2g,分次服用。α-巯基丙烯甘氨酸的作用机制与D-青霉胺相似,而副作用较小。
(6)感染性结石:长期有效地控制尿路感染,能限制感染性结石的形成,甚至使某些已形成的结石溶解。但由于结石内抗生素浓度较低,细菌不能被完全杀灭,因此单纯抗菌治疗很难使尿路感染完全治愈。
(二)对结石的处理
对直径小于0.5mm的光滑圆形结石,无尿路梗阻或感染,且肾功能良好者,可采用内科治疗。溶石疗法对尿酸结石和胱氨酸结石疗效较好,对含钙结石和感染性结石疗效较差,给药途径有口服、静脉、输尿管插管、开放性肾造瘘插管和经皮肾穿刺造瘘插管等。在治疗